2019-06-04 14:55:0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產后坐月子就是為了讓子宮好好修復,子宮是女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所以在這期間要好好休息保養,最好不要做家務或幅度大運動,很容易身體不適,尤其是對子宮,要多加小心,注意脫垂的危險。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應馬上到醫院檢查,尤其是產后更加多注意,嚴重性的還會導致生命危險,產婦自己也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樣就不會留下產后后遺癥或月子病了。那產后怎么修復子宮內膜的藥? 產后怎么修復子宮內膜的藥產后子宮恢復需要相對長的一段時間,畢竟子宮在母體受孕過程中隨著胎兒的逐漸成長逐漸撐大,直至胎兒娩出后才逐漸收縮。產后媽媽需要在月子期間好好地調養身體,盡快地幫助子宮恢復。那么,產后子宮恢復的標準有哪些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子宮體:分娩后,子宮會立即收縮,因此,在腹部處可用手膜到一個很硬且呈球狀的子宮體,其最高處差不多與肚臍同高。然后,每天的高度會下降一點,約兩周時間,子宮會變小并進入骨盆腔內,這時,就無法在腹部摸到子宮底了。 2、子宮頸:分娩后,因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會變得很薄,大約要到7天之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生產完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后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原來大小。 3、子宮內膜: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后,由母體排出,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后10天左右,除原來胎盤的附著面外(分娩后,約手掌大小,產后6~8周會完全愈合且不留痕跡),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 產后42天,產后媽媽一般需要到醫院進行復查,醫生除了檢查乳房的狀況,還會檢查子宮收縮的狀況。 如何確定產后子宮恢復正常 坐月子,是每個產婦休養生息的最佳時期,月子坐得好不好,對以后的身體的恢復有著密切的聯系,產后子宮的恢復,也是每個新媽媽必須要關注的事情,子宮恢復得好,才不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以及二次懷孕,那么新媽媽如何確定產后子宮恢復正常呢?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住,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約在產后4~6周會恢復成原來大小。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可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到約兩個星期,子宮就無法摸到,除非是長子宮肌瘤; 2、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最后無色。 有妊娠經驗的媽媽,一般能感覺出子宮恢復的好不好,產后半個月左右,只要稍微用力按肚臍眼附近,如果感覺肚皮里面變硬了,那么子宮就是恢復得正常了! 產后子宮水腫是怎么回事產后水腫的原因一:生理性的 生理性水腫主要是由于子宮變大、影響血液循環而引起水腫,另外受到黃體酮的影響,身體代謝水分的狀況變差,身體會出現水腫。 癥狀: 水腫是發生在下肢,沒有超過膝蓋,這種水腫一般是孕期水腫遺留的問題。 處理: 這種水腫是正常的,產后隨著排尿和排汗的增加,水腫情況就會慢慢消失,大概在產后四周就會恢復正常。 產后水腫的原因二:病理性的 病理性水腫是由疾病造成。例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腎臟病、心臟病或其他肝臟方面的疾病。 癥狀: 病理性水腫不僅會呈現在下肢部位,雙手、臉部、腹部等都有可能發生水腫。如用手輕按肌膚時,肌膚反應多會呈現下陷、沒有彈性、膚色暗黃等現象。 產后水腫怎么辦 產后媽媽如果出現了水腫,除了及時咨詢醫生治療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以下這兩點進行調理: 1.活動時,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久站或者久坐都會形成水腫。休息時,適當抬高腿部,在腿部墊一個枕頭或者小凳子,有利于緩解水腫。 2.通過飲食調理,少吃鹽,因為吃鹽過多會使體液濃度增加,讓水分難以排出體外。同時也可以吃一些利水消腫的食物,比如薏仁、紅豆、鯉魚等。另外,帶皮的生姜也可以祈禱消腫的作用,家人在做菜時,不妨放點帶皮的生姜進去。 3.產婦及嬰兒的居室應清潔明亮,安靜宜人,通風透氣,空氣新鮮,冬天溫暖,夏日清涼,溫度適中。尤其夏天應慎防中暑,但同時開窗通風時,應避免對流風,產婦要避開風口,不能用電風扇或空調直吹,以防母嬰受涼感冒。應避免過多親友來客人室探望,以保證母嬰休息,防止空氣污濁,帶人病菌。 4.正常分娩后,產婦可以洗頭、洗澡(宜在分娩后3—7天開始)、刷牙(要注意用溫水漱口);冬季每隔兩三天揩揩身,夏天洗淋浴,不可盆浴,無論冬夏沐浴后均應擦干頭發和身體,以免受涼。洗澡之外,應勤洗外陰;洗頭、洗腳用溫水不會落下產后病;指甲要常剪,以免損傷嬰兒柔嫩的皮膚。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