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即是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新生兒黃疸癥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癥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
1、黃疸一般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后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后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使皮膚變黃等癥狀出現。那家長怎么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呢?通常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程度,主要分為:
1、輕度:僅僅是面部黃染。
2、中度:軀干部皮膚黃染。軀干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后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現黃染。此時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在新生兒黃疸中有一種稱為母乳性黃疸。一般認為,新生兒小腸內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而此酶主要來源于母乳,這種酶可以催化結合膽紅素變成游離膽紅索,使腸內未結合膽紅素增多,加之新生兒的腸蠕動較慢,致使吸收增多而出現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癥狀主要表現為:
1、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
2、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到原有程度。
3、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
4、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佳、生長發育正常。
相關知識點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 黃疸是什么 | 新生兒黃疸原因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怎么辦 |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 新生兒黃疸吃什么藥 | 病理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預防 | 溶血性黃疸 | 母乳性黃疸 | 早產兒黃疸 | 核黃疸 | 新生兒黃疸影響 | 黃疸偏高 | 治療黃疸的最好辦法 | 新生兒黃疸吃什么好 | 新生兒黃疸診斷 | 黃疸指數 | 黃疸病 | 黃疸的治療方法 | 黃疸是什么意思 | 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 | 母乳性黃疸原因 | 寶寶檢查黃疸 | 新生兒黃疸檢查
相關文章
相關詞條710
新生兒喂養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大便 | 母乳喂養 | 初乳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 新生兒濕疹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新生兒飲食 | 嬰兒吃奶量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大便帶血 | 新生兒大便次數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母乳性腹瀉 | 新生兒發燒怎么辦 | 新生兒睡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體溫 | 新生兒感冒 | 新生兒驚厥 | 乙肝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嬰兒護理 | 嬰兒濕疹 | 濕疹癥狀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獨生子女證 | 出生證明 | 唐氏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