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11:59:4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經過十月懷胎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寶寶后,身體各方面都會有所損傷,特別是子宮,產后恢復子宮是特別需要媽媽們注意的地方。那么,女性朋友們在產后如何恢復子宮呢?有哪些輔助恢復的方法? 如何做好子宮恢復“功課”?妙招一:及時排尿 產后,醫生常常會囑咐新媽媽要盡早排尿,一般在產后4小時內排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于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潴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后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后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后最好別“賴床”,第二天盡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后讓寶寶盡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喂奶的媽媽,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妙招四:別當臟媽媽 分娩后,要注意陰部衛生的清潔,每天都要對外陰及外陰傷口進行清洗,這樣能防止細菌停留,有利于傷口愈合。對子宮恢復也是大有益處的。 妙招五:按摩 在產后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也是刺激恢復的方式。 產后子宮多久恢復子宮是女人一生當中最好的伙伴,可以說是女人孕育后代最大的功臣。子宮在母體懷孕、分娩期間所受的變化最大,隨著胎兒的逐漸發育,子宮越撐越大,直至十月后胎兒娩出,子宮才開始可以進行自我恢復。很多媽媽都會關心,產后子宮多久才可以恢復呢? 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后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子宮體的復原在胎盤排出之后,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后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有產婦在分娩之后,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后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