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 19:42:3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經過十個月的辛苦懷孕,剖腹產之后自己的寶寶誕生了。在欣喜之余,所以產后恢復也成為許多寶媽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剖腹產的產后恢復,它與順產有很大不同。那么,剖腹產后怎么促進子宮恢復呢?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吧! 剖腹產后怎么促進子宮恢復1、等待一定的時間再進行走動 你的寶寶會在你進病房后就送到你身邊的育兒床上。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便抱他了。因為一開始你根本動不了。24小時內,導尿管移除之后,醫生可能會讓你完成放屁、走動和大便,你會發現自己要完成這些最簡單的動作也變得如此困難。麻藥很快就過去了,你可以要求醫生給你用鎮痛泵,但是當護士來幫你按肚子排惡露的時候,你會發現鎮痛泵也無濟于事——傷口的疼痛和子宮收縮的疼痛混在一起。但是醫生交代的任務必須完成——24小時內必須努力站起來走動,幫助腸子和內臟恢復功能。身體活動一下能幫助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同時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幾率。比如,久坐會導致內臟活動緩慢,然后就會便秘。這同時也會增加腿部血栓的幾率或是術后肺炎。 2、讓家人幫你抱孩子 出院前,你會發現從育兒床上抱起寶寶對你來說是一件有點困難的事。如果你要喂奶,最好讓你的家人幫你抱起孩子,送到你的手里,然后你可以坐在床上喂他。但是,喂奶的時候你又會發現一件痛苦的事實——喂奶的時候子宮會收縮得很厲害,所以寶寶吃得開心的時候,是媽媽痛到幾乎要掉眼淚的時候。 剖腹產縫合時是幾層整個剖腹產的過程中縫合傷口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不要看醫生只開了兩刀,兩刀其實卻刺開了7層,因此在縫的時候卻要一層一層地去縫合,首先醫生要縫子宮切口的2層,即羊膜囊和子宮肌肉層,接著要縫腹膜、腹肌的2層,然后是縫腹壁的3層,即肌膜、脂肪以及皮膚,對于一些脂肪過厚的孕媽,可能需要額外縫合多一層。 剖腹產實施當中讓很多孕媽比較難受的就是縫針這個階段,雖然打著麻藥不會有痛的感覺,但是雖然大量的時間,對于產后身體比較虛弱的孕媽,會感到非常累,而且醫生在縫合時那種拉扯的難受也讓孕媽感到很不適,所以孕媽身體條件允許的,盡量還是選擇順產比較好。 孕媽在剖腹產之后的要注意多臥床休息,觀察子宮的收縮以及陰道的流血情況,當6小時以后排氣了,就可以開始進食些如米湯,面條湯半流質的食物,此外還要多喝水,促進排尿,剖腹產12小時后,可以讓家人或護士幫忙翻翻身和動動腿,第二天身體條件允許的可以下床活動一下,對于身體恢復有好處。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