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10:18:2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正常人都會出汗,產婦更不例外,有的產婦在生完寶寶后是因為身材變胖了才愿意出汗,有的產婦是因為體內寒冷穿的多而愿意出汗,但是有的產婦也有可能是因為她們有病在身,一直出汗,那么產后一直出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產后一直出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產后盜汗是月子病的一種,是產婦在分娩之后,常常在睡覺的時候大量出汗的一種現象。如果只是在產后一周內出現大量出汗的現象,那么還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這樣的出汗是產婦體內多余水分排出的過程。但是如果盜汗時間持續較長時間,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的產后盜汗。這樣的產后盜汗問題就比較大了,需要及時通過飲食或按摩來治療,不然很可能會引發重大婦科疾病。在治療之前,首先要確定產后盜汗的原因。 西醫無此診斷病名,因此以中醫理論來解釋。中醫認為產后盜汗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的。當媽媽在生育后,往往身體虛弱,在產時消耗了不少氣血,氣虛衛陽不固,腠理不密,就會導致陽不斂陰,陰津妄泄而汗出。如果媽媽屬于陰虛,加上產時失血傷陰,虛陰生內熱,睡覺時候陽乘陰分,熱破津液外泄,從而發生產后盜汗。 盜汗見于很多的疾病,比如結核病,所以有的產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結核等。實際上,產后盜汗是非常常見的。病理性產后盜汗持續時間比較長,甚至是幾個月,多因為婦女產時或產后失血過多,陰血驟失不能斂陽,陽氣外浮,津液隨之而泄;或因產時氣血耗損,氣隨血耗,衛外不固,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虛造成的。 產婦在坐月子的時候如果調養不當或分娩過程不當,很可能會引發月子病。而產后盜汗就是其中一種。產后盜汗怎么辦?產后盜汗根據引發原因的不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那么產后盜汗的原因有哪些?常見的產后盜汗的原因有兩種,一種原因是生理性盜汗,是產婦生產完之后身體多余水分的正常排出,往往最長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周。另一種是病理性盜汗,是產婦在分娩時或者分娩后失血過多,陰血驟失不能斂陽,陽氣外浮,津液隨之而泄;或因產時氣血耗損,氣隨血耗,衛外不固,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虛造成的。產后出汗的程度與產后媽媽自身的體質、產程是否順利等因素有關。出汗多少的程度其實提示了產婦元氣虧損的輕重。所以輕重不同,處理方式也就不同了。在產褥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坐月子期間,如果產婦能及時調整身體,出汗多的狀況多半可以自愈,恢復的快慢會因為產婦元氣虧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兩種產后盜汗怎么辦? 1、生理性盜汗: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在數日后會自行好轉。但在出汗時,毛孔張開,易受風寒,引起感冒。應注意要及時擦干汗液,注意皮膚清潔,如汗濕衣服要即行更換。 2、病理性盜汗:如出汗極多,或出汗持續時間長,可在中醫指導下用中藥補氣止汗,大夫會根據情況辨證給藥,切忌自行亂服藥。 產后一周發熱怎么治療由于導致產后發熱的原因很多,而產婦也不能亂吃藥,因此可根據不同類型的發熱癥狀予以相應的食療。 1、感染邪毒型產后發熱 ①癥狀為產后24小時至10天內,寒戰、高熱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臭穢,心煩口渴,尿赤便結,舌紅,苔黃膩,脈數有力。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瘀,可選用五味消毒飲。 ②因產后氣血虛弱,邪毒直中胞宮,邪正相爭,癥見高熱,口渴汗出,腹痛拒按,惡露色紫黑如敗醬,穢臭,甚則神昏譫語,皮膚出斑疹。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可用清熱解毒湯。 2、外感風寒型產后發熱 ①證見發熱惡寒,頭身疼痛,無汗,咳嗽痰稀,鼻塞聲重,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扶正解表,可用參蘇飲等。 ②外感多因產后氣血驟虛,衛外不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四肢酸痛,無汗或咳嗽流涕等。 治法:養血祛風,可用荊防四物湯。 3、外感風熱型產后發熱 證見發熱,微惡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黃,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可用銀翹散等。 4、血瘀發熱型產后發熱 證見產后發熱,惡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點,脈弦澀。 治法:養血逐瘀,兼以清熱,可用生化湯加味。 (1)產后感冒引起的發熱。 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出汗,還有關節疼痛和咽喉疼痛等。以祛風清熱解毒為基本治療原則。 ① 蜜芷茶:白芷、荊芥各等量,研末分包(每包約15克)。每次取1包與5克新茶,一起用沸水200毫升沖泡15分鐘,再將藥汁與蜂蜜少許混合后,溫熱飲用,每日不超過3次。適用于產后感冒風邪,如為風熱感冒或產婦平素陰虛血熱者則忌用。 ② 蔥豉肉粥:豆豉10克,蔥10克,先將兩者一起煮汁,取汁與肉糜、米煮成粥。 ③ 竹葉神粥:竹葉30克,神10克,先將兩者加糖煮出汁,再取汁煮粥食用。 (2)產后感染引起的發熱。 這是產后發熱中最為常見的,起病于產后24小時至10天以內,患者主要癥狀為高熱、寒戰,產婦出現頭痛、身痛、小腹疼痛,惡露量可從正常至較多,顏色紫黯,有腥臭味。如行婦科檢查,可見會陰、陰道及宮頸紅腫。如炎癥發展嚴重,可能波及內生殖器,出現腹肌緊張等急腹癥癥狀。以清熱解毒、活血祛淤為基本治療原則。孕婦可多食藕、小麥、豬肝、淡菜、銀魚、鯽魚等食物。 ① 無花果燉豬瘦肉:干無花果60克,豬瘦肉100克。將無花果和豬瘦肉放入瓦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再加入調味品后食用。 ② 黑木耳煮桑葚:桑葚子30克,黑木耳10克,紅棗8個,煮熟食用。 ③ 豬腎湯:豬腎15克、豆豉15克,蔥10克,粳米50克。將前述諸物一同煮粥食用。 (3)產后血虛。 發熱,是由于產婦出血過多引起的。此時,產婦熱度不太高,自覺有汗,主要癥狀是面色潮紅、耳鳴、心悸、頭暈眼花。以滋陰清熱為主要治療原則。 ① 姜汁黃鱔飯:黃鱔150克、姜汁20毫升,與米飯同煮。 ② 葛粉煮鯪魚:葛粉10克,鯪魚500克,煮熟后食用。 ③ 牛血粥:牛血60克,大米100克,如常法煮粥食用。 (4)蒸乳發熱。 通常起于產后3~4天,產婦除發熱外,主要表現為乳房膨脹、自訴疼痛、乳汁不暢、局部紅腫,此時應及時處理,防止其發展為乳腺炎。以清除熱痛、疏通乳脈為基本治療原則。 ① 漏蘆瓜蔞茶:漏蘆30克,全瓜蔞15克,青皮6克,用沸水沖泡20分鐘后飲用,每日2次。能疏通乳絡,消腫下乳。 ② 絲瓜絡茶:絲瓜絡30克,用水煎,代茶飲。 ③ 鴿肉杏仁湯:甜杏仁10克,鴿肉100克,同煮,熟后食肉喝湯。 ④ 油菜粥:油菜、粳米各100克,煮粥食用。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