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拉肚子怎么辦
收藏嬰兒腹瀉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寶寶。新生兒每天的大便次數通常為一天排便2—5次,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相對人工喂養而言,母乳喂養的嬰兒排便次數較多。隨著嬰兒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后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爸媽需要首先了解寶寶正常的排便習慣,才能在第一時間判斷他是不是拉肚子了。
爸媽通常除了留意大便的次數外,還要注意觀察便便的形態,如果便便的次數比平時多,質地比平時稀薄,甚至出現水樣便,像是從屁股里噴射出來一樣。這些可能就是嬰兒腹瀉的癥狀,通常還會伴有不愛吃飯、肚子脹痛等腸胃不適癥狀了。
寶寶拉肚子主要癥狀有:
1、輕度拉肚子:每天大便5—6次,甚至多至10余次,大便呈蛋花樣或水樣,黃或黃綠色,有白色小塊,可有低熱,溢奶的情況,精神飲食尚好或略減,體重不增或略降,無脫水。
2、中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
3、重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樣便,黃色,嘔吐,發熱,尿少,食欲差,體重下降,迅速出現脫水和酸中毒,低鉀、鈣、鎂血癥等。
4、部分寶寶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
1、一般療法:
若寶寶年齡在6個月以內,是母乳喂養,需要繼續母乳喂養;如果不是母乳喂養,可以用寶寶日常食用的奶或者奶制品繼續喂養,輕癥的寶寶適當減少吸奶量。若寶寶年齡在6個月以上或已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則給些米粥或其他淀粉混合食物,有條件的家庭可加些蔬菜、魚或肉末,每次喂飯可加些植物油。
(1)可以給些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以補充鉀。
(2)喂新鮮制作的食物,這些食物要很好地烹制、研磨或搗碎。
(3)鼓勵寶寶進食,每日至少喂6次。
(4)腹瀉停止后繼續給寶寶喂上述食物,且在腹瀉停止后兩周內每天至少加餐一次直至體重恢復正常。
但如果寶寶拉肚子情況嚴重,要禁食8—24小時,并靜脈補液。
2、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于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的寶寶。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脫水的孩子。
3、藥物治療:如小兒腹瀉3天不見好轉或出現下列癥狀時帶病兒去找醫生:
(1)多次水樣便。
(2)頻繁嘔吐。
(3)明顯口渴。
(4)不能正常飲食。
(5)發燒。
(6)大便帶血。
4、控制感染: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藥物。
5、對癥治療:腹瀉可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對癥處理。
6、治療偏方: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碎,加水煮爛,然后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卜的水留作備用)。
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中,加入5-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進食量主要根據寶寶的食欲,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一般來說,喂食胡蘿卜泥2至3天,便便即可成形。
7、保護嬌嫩皮膚:尿布必須勤更換,更需用清水清洗屁股并吸干。
8、適當增減衣物: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寶寶在拉肚子期間,最好不要給他注射預防針。因為接種預防針的前提是孩子身體健康,才可接種,否則容易加重病情,另外出現反應后不易區分判斷反應結果,好了之后再接種也不遲。
如果寶寶在腹瀉狀態下沒有任何其他疾病,像輪狀疫苗這種口服的疫苗還是在寶寶腹瀉治愈以后再打。這是因為口服以后馬上排出去了,跟機體產生作用太小了,等于是減效甚至無效,然后還要看孩子是短期腹瀉,還是長期腹瀉,醫生一般建議孩子病好以后再打,現在主張的是及時接種預防針,但是不主張在得病時一定要打預防針。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某種烈性傳染病正在流行,已嚴重威脅人群的健康,這時就必須考慮到傳染病的危害是主要的,而打預防針的反應是次要的,對不宜打預防針的規定應適當放寬,但這要由醫生來決定,不能由家長自行決定。所以,如果寶寶拉肚子時,爸媽要給孩子打預防針,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后再作決定。
寶寶拉肚子一般不建議吃雞蛋。在寶寶拉肚子期間吃雞蛋,不但起不到滋補身體的作用,反而會加重病情。這主要是因為雞蛋含有大量的高蛋白物質,而寶寶拉肚子期間腸胃功能減弱,難于消化。
腹瀉病人由于體內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的活動下降,體內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腸道蠕動亢進和固有食物同化功能受影響,小腸對水和營養物質的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大量的營養物質經消化道排出體外。所以,在腹瀉期間,不宜食用雞蛋。一定要吃的話,可以選擇一些雞蛋黃,其實最科學的飲食原則就是吃一些流食,比如濃米湯、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湯、淡茶、過濾后的果汁等。
等到寶寶的胃腸功能恢復了再給寶寶食用雞蛋,現在不利于吸收,影響寶寶的胃腸功能恢復。可以多給寶寶食用稀粥,以利于胃腸道的恢復。拉肚子期間不可以吃全蛋的,可以讓孩子適量吃蛋黃。
1、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胃腸道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3)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4)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5)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易發生在人工喂養兒。
感染途徑:
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病毒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接觸成人帶菌(毒)者。
(2)消化道外感染:
常見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
(1)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2)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甚至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4、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過敏;
(4)藥物影響;
(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
相關知識點
四個月寶寶拉肚子 | 六個月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一歲半寶寶拉肚子 | 五個月寶寶拉肚子 | 六個月寶寶拉肚子 | 兩個月的寶寶拉肚子 | 寶寶拉肚子的原因 | 寶寶拉肚子吃什么藥 | 寶寶拉肚子有泡沫 | 寶寶拉肚子吃什么好的最快 | 寶寶拉肚子偏方 | 寶寶換奶粉拉肚子 | 喝牛奶拉肚子 | 母乳性腹瀉 | 三個月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輪狀病毒 | 四個月的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諾如病毒 | 經常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 6個月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一歲寶寶拉肚子怎么辦 | 寶寶腹瀉癥狀 | 寶寶上吐下瀉怎么辦 | 小兒腹瀉怎么辦 | 嬰兒拉稀 | 嬰兒腹瀉 | 10個月寶寶拉肚子 | 四個月寶寶拉肚子吃什么 | 未滿月的寶寶拉肚子 | 2個月寶寶拉肚子 | 2個月寶寶拉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