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的角度分析,月經不調的分類是有很多的,自然治療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所以一旦發現自己的月經有問題,不能自行治療,要先到醫院檢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才能進行針對型的治療。有很多痛經女性想用中藥沐浴,那么,月經不調痛經中藥沐浴?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月經不調痛經中藥沐浴月經不調痛經中藥沐浴沒有什么意義,而且對于女性來說,坐浴是不好的選擇,特別是在月經期間,還是選擇沐浴比較好。當然一般現在治療痛經,采用的都是中藥食療: 1、氣滯血瘀者 癥狀:一般經前1~2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月經量少,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血塊排出后痛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紫暗,舌邊有瘀斑或瘀點,脈弦澀。 藥方:以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膈下逐瘀湯加味,當歸、赤芍、劉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紅花、延胡索、五靈脂、烏藥、香附各12克,枳殼、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參30克。 2、寒濕凝滯者 癥狀:經前、經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熱痛減,月經量少,色暗有塊,畏寒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緊。 藥方:治則為溫經化瘀、散寒利濕,少腹逐瘀湯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蒼術各9克,沒藥、赤芍、蒲黃、五靈脂、烏藥、吳茱萸各12克,當歸、茯苓各15克。 3、氣血虛弱者 癥狀:為經后1~2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陰部下墜,痛而喜按喜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面色少華,食少便溏,舌質淡,脈沉弱。 藥方:以益氣補血止痛為治則,圣愈湯加減,人參(先煎)、當歸、熟地、雞血藤各15克,黃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紅花12克。 4、肝腎虧損者 癥狀:為經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脹,經色暗淡而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或潮熱,脈細弱,舌苔薄白或薄黃。 藥方:以益腎養肝止痛為治則,調肝湯加味,當歸、山茱萸、阿膠(烊化)、山藥、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 中醫針灸治療月經不調針灸治療除了可以治療內科疾病、外科疾病,也適用治療婦科功能性疾病。婦科功能性疾病常見的是月經不調。月經不調又分為月經提前、月經周期延長、月經不穩定還有痛經,這些都是月經不調。針灸治療月經不調是依據月經的周期治療。比如月經前5-7天,是調經、通經的,等月經干凈了以后,就要補了,補跟月經有直接關系的肝、脾、腎。通過3-4個月周期的治療,月經不調都可以正常恢復。同時還要告訴患者,特別是年輕的女孩子要注意經期的衛生。經期的衛生不僅僅是護墊勤換、勤洗。還包括不要進食生冷、辛辣、情緒不要太多的波動等,這些都歸屬于經期的衛生。 月經不調當中,來的月經量比較少、月經有推遲,中醫考慮一般是有氣血虧虛、有腎虛、腎陰虛的情況會出現月經不調。要是氣血虧虛引起,一般可以吃一點補氣養血的藥,吃中藥來調理,像四物湯補血的藥,八珍湯補氣補血的藥,可以吃烏雞白鳳丸、益母草顆粒這樣補血養血的藥來調理。要是因為肝郁氣滯引起的月經失調,一般臨床上除了月經不準之外,還會合并經前乳房脹疼,心煩易怒,愿意發脾氣,愛嘆息這些情況,這時候可以吃點疏肝解郁的藥來調理。 有腎陰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的情況,一般可以吃六味地黃丸或者金匱腎氣丸這些藥。所以要是月經不調怎么治療,中醫最講究的就是辨證,要是有月經不調,想找中醫方面的大夫去調理,一定到醫院去找中醫大夫,醫生會根據你的舌苔和脈象、體內的寒熱虛實,對疾病進行調理。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