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水腫
收藏胎兒有胸腔、腹腔等處積液或皮膚水腫,稱胎兒水腫。其原因可分兩大類:一類為免疫性水腫,主要見于母兒血型不合造成胎兒宮內溶血、貧血而致全身水腫及體腔積液,通過檢查孕婦血中血型抗體就可以診斷。另外一類為非免疫性水腫。
原因較多,如胎兒染色體異常可合并胎兒水腫,胎兒地中海貧血(多見于南方地區,如孕婦及丈夫家中有此疾病,胎兒可遺傳得病);其次胎兒畸形,如肺、胃腸、心臟、腎、肝臟畸胎瘤等許多種畸形可伴發胎兒水腫;再次為胎兒感染,多見于巨細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宮內感染;其他的胎兒疾病如宮內失血性貧血、胎糞性腹膜炎等也可造成胎兒水腫。因此若B超診斷出胎兒體腔積液或胎兒水腫要先找出原因,然后再進行治療。如積液多,原因又不十分清楚,也可做介入性治療(如抽出積液等),但常在一定時間內又會再次出現積液。這樣保守治療到胎兒可存活期娩出,再轉入新兒科治療。胎兒水腫圍生兒死亡率很高,而且胎兒水腫、胎盤巨大、子宮緊張度增高,容易引起孕婦妊娠高血壓疾病、產后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
胎兒水腫綜合征,發生在胎兒和嬰兒早期,表現為全身軟組織高度水腫,可有胸腔和腹腔大量液體積聚,心肝脾增大,嚴重者致胎兒死亡或出生后出現溶血、核黃疸等癥狀。圍生兒死亡率很高,而且胎兒水腫、胎盤巨大、子宮緊張度增高,容易引起孕婦妊娠高血壓疾病、產后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
免疫性水腫是指孕婦和胎兒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兒或剛出生嬰兒免疫性溶血,是一種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引起。盡管胎兒自身具有防護機制,孕婦仍須重視,定期產前檢查,血型抗體篩查,B超監測。有報道ABO血型不合致溶血病發生率約占2-2.5%。Rh血型不合為5%。
定時孕期檢查,B超、畸形篩查及對有高危因素的孕婦進行胎兒染色體檢查等,有助于及早發現胎兒水腫,部分因免疫性胎兒水腫可進行宮內輸血得到治療,部分確因胎兒畸形可盡早終止妊娠以避免不良后果。
相關知識點
胎毛 | 胎兒頭圍標準 | 胎漏 |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 胎兒體重超標 | 胎兒腎積水 | 胎兒腿短 | 孕囊大小 | 宮高腹圍標準 | 1月胎兒發育 | 胎停育 | 2月胎兒發育 | 胎兒發育遲緩 | 3月胎兒發育 | 4月胎兒發育 | 5月胎兒發育 | 胎兒雙頂徑 | 懷孕五個月肚子有多大 | 6月胎兒發育 | 38周胎兒雙頂徑標準 | 7月胎兒發育 | 32周胎兒雙頂徑標準 | 8月胎兒發育 | 懷孕6個月肚子有多大 | 9月胎兒發育 | 10月胎兒發育 | 懷孕四個月肚子有多大 | 無腦兒 | 胎兒先天畸形 | 胚胎異常 | 胚胎停育 | 四個月的胎兒有多大 | 三個月的胎兒有多大 | 34周胎兒雙頂徑標準 | 37周胎兒雙頂徑標準 | 36周胎兒雙頂徑標準 | 胎兒缺氧的表現 | 胎兒畸形 | 胚胎異常怎么辦 | 懷孕60天未見胚芽 | 懷孕幾個月肚子變大 | 胎芽是什么 | 股骨長 | 懷孕三個月胎停癥狀 | 側腦室增寬 | 胎停育的原因 | 胎停育治療 | 胎停育的癥狀 | 胎兒宮內窘迫 | 胎兒體重測量 | 胎漏病 | 胎停原因 | 胎兒體重測量 | 胎漏病 | 胎停原因 | 無腦胎兒 | 雙頂徑和股骨長標準 | 雙頂徑看男女 | 雙頂徑是什么意思 | 算胎兒體重 | 死胎孕婦有什么癥狀 | 胎毒是什么 | 29周胎兒發育情況 | 7個月的胎兒 | 7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 | 39周胎兒雙頂徑標準 | 懷孕三個月的胎兒 | 懷孕3個月胎兒大小 | 懷孕五個月胎兒位置 | 胎兒畸形篩查 | 胚胎停育的治療方法 | 慢性胎兒宮內窘迫 | 胚胎停止發育 | 胎兒發育異常 | 胎兒宮內生長受限 | 胎兒生長受限 | 胎兒停育 | 胎兒停育有什么癥狀 | 胎死宮內 | 胎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