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17:24:2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女性在來月經的期間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那么,月經來了中藥還能吃嗎?其實,月經期間的藥能不能吃主要決定于藥物的性質,如果是一些寒涼性的,同時具有活血通脈的中藥,盡量避免服用,因為這些藥物會影響到月經的質量。 月經來了中藥還能吃嗎經期對于女性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但是有很多女性對于經期的注意事項都沒有足夠的了解,就導致各種月經病的出現。經期能喝中藥嗎? 經期能不能喝中藥是要根據藥物的性質決定的,在經期期間一些涼性的中藥應該盡量避免,同時活血通絡的中藥也要避免,以免影響我們的健康。其實臨床上醫生是不建議女性在月經期喝中藥的。 專家指出,在月經期間不宜食用任何中藥補品,因為太補的燉品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使經血不易排凈,因此最好不要喝中藥。同時由于在月經期間,抵抗力下降,情緒易波動,有的人可出現食欲差、腰酸、疲勞等癥狀。尤其是月經過多者。 一般來說,在月經周期里是停止治療項目的,無論是藥物療法還是輔助療法。特別是藥物,在你不了解的情況下會對生理周期,經量的造成影響,還有可能打亂內分泌系統。所以能避免者避免。中醫理論認為,行經期間服用中藥(人參、當歸等)燉雞,主要有補血和補氣兩大作用。這種食補的方法,對于月經不調、失血過多、身體較虛、疲乏無力的人群較為適宜。 當歸最好在月經期過后進食,因為當歸具有活血作用,可能會增加月經期失血量。至于有些人在經期服用中藥燉雞后出現月經量減少,可能是由于其補氣止血的作用所致。如果是因為經期服用中藥燉雞使得月經量減少,停服即可。如果停服之后,仍長時間經量過少,就需要找醫生,看看是否有其他原因導致經量減少。 中醫認為,中藥的治療,如果有活血通絡等藥物的話,在經期就不要用了。如果不是此類藥物,往往還是可以在經期采用的。比如治療感冒和上火的中藥,一般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涼性的,因此可能會造成宮寒,引發腹痛。但是影響并不大,您大可不必擔心。用暖水袋暖一下,多喝紅糖水即可緩解。 經期是可以適當的吃一些中藥的,希望你們可以在經期把握你們食用的這些中藥的藥性,以免影響到經期的正常。對于月經異常這種情況,你們是可以在生活中適當的食用一些中藥來調理的,但是你們要注意藥量。 痛經吃什么中藥好一般來說,未婚前的痛經會在婚后生育過后自然會消失,可不必治療。個別情況除外。但是痛經的疼痛時間長達3天者應當予以治療。治療痛經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還能通過食療緩解痛經。藥物治療痛經最常見的就是吃止痛藥和服用中藥調理。痛經吃什么中藥好?其實,治療痛經的中藥藥方有很多,中醫一般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部位、疼痛的程度,結合月經的周期、量、色、質以及兼證、舌苔、脈象而辨別寒熱虛實,從而對癥用藥。下面簡單介紹不同體質人的中藥治療藥方。 1、氣滯血瘀者一般經前1~2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月經量少,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血塊排出后痛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紫暗,舌邊有瘀斑或瘀點,脈弦澀。以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膈下逐瘀湯加味,當歸、赤芍、劉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紅花、延胡索、五靈脂、烏藥、香附各12克,枳殼、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參30克。 2、寒濕凝滯者經前、經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熱痛減,月經量少,色暗有塊,畏寒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緊。治則為溫經化瘀、散寒利濕,少腹逐瘀湯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蒼術各9克,沒藥、赤芍、蒲黃、五靈脂、烏藥、吳茱萸各12克,當歸、茯苓各15克。 3、氣血虛弱者為經后1~2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陰部下墜,痛而喜按喜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面色少華,食少便溏,舌質淡,脈沉弱。以益氣補血止痛為治則,圣愈湯加減,人參(先煎)、當歸、熟地、雞血藤各15克,黃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紅花12克。 4、肝腎虧損者為經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脹,經色暗淡而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或潮熱,脈細弱,舌苔薄白或薄黃。以益腎養肝止痛為治則,調肝湯加味,當歸、山茱萸、阿膠(烊化)、山藥、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