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耳炎經常發生于6個月到7歲的兒童身上,媽媽們往往擔心兒童患中耳炎會影響到聽力。那么,中耳炎嚴重嗎?如果能做好預防,及時發現兒童聽力問題,盡早治療,那么,中耳炎也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是,如果耽誤了治療,造成中耳炎反復發作,這樣就會影響到兒童的健康生長。其中,兒童中耳炎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聽力功能下降:反復中耳炎會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連硬化,使聽力進一步下降。如不適當用藥,另可引起內耳神經功能下降,導致更難醫治。
2、多種嚴重并發癥發生:中耳反復發炎可導致骨瘍型或膽脂瘤型中耳炎,骨頭受侵蝕時有可能導致面神經癱、腦膜炎、腦膿腫等顱內外并發癥,甚至有生命危險。
3、造成語言學習障礙: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耳內的液體沒有被吸收,則會導致鼓室硬化、粘連性中耳炎、膽固醇性肉芽腫等繼發疾病,造成永久性聽力下降,治療非常困難。嬰幼兒時期正是學習語言的好時間,如果因聽力困難造成語言學習障礙,就如同關上了孩子認識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戶,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智發育。
很多媽媽對“中耳炎”這種疾病還比較陌生,并不清楚寶寶什么情況下會得中耳炎?具體癥狀是哪些?對寶寶的聽力會不會有影響?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一、及時治療可完全痊愈,各項癥狀需懂辨別
首先媽媽們需要知道,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可治愈的兒童疾病,這種疾病多見于6月齡~3歲的寶寶。美國兒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2歲前得過中耳炎,而超過70%的中耳炎是繼發于感冒之后。因為寶寶感冒時,抵抗力下降,細菌和病毒容易趁虛而入,引起中耳感染。但中耳炎發病時,癥狀通常比較輕微。只要及時治療,基本都能痊愈且不會有任何后遺癥,對聽力一般沒有損害。
那么,患上中耳炎的寶寶一般有什么癥狀?媽媽可以怎樣辨別?
1、拉扯耳朵
中耳炎讓寶寶感覺耳朵疼痛,小寶寶不會表達,可能會出現煩躁、哭鬧,經常拉扯耳朵的現象;大一點孩子,可能會說耳朵不舒服。
2、喝奶時哭鬧
吃奶時吸吮和吞咽會對中耳造成壓力,導致寶寶的耳朵疼痛加劇。
3、身體發熱
寶寶患中耳炎時可能伴隨著發燒,體溫可達38~40℃。
4、入睡困難
由于疼痛、發熱等原因,寶寶相比平時不容易睡著。
5、行動笨拙
中耳道里的液體或感染影響寶寶前庭系統,導致寶寶行動笨拙、平衡感差。
6、耳朵流膿
寶寶鼓膜穿孔(一般可自愈),耳朵會流出黃色帶血絲的液體或膿液。
7、聽力下降
由于中耳道有液體潴留,寶寶會覺得耳朵像被蒙上似的,聽力出現暫時性的下降。等液體干了,聽力自然會恢復。
二、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遵醫囑用藥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疑似中耳炎的癥狀,媽媽們應及時帶寶寶就醫。治療中耳炎,醫生通常會給寶寶開退燒藥緩解發熱不適,必要時給寶寶使用滴耳液鎮痛。
有媽媽可能會問,中耳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嗎?
答案是,要看具體情況。抗生素僅對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有效,對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沒什么用。所以,一般情況下,除非是患游泳性耳病或中耳炎伴耳道穿孔,否則普通感冒或輕微中耳炎的寶寶,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
需要提醒的是,寶寶使用抗生素時,記得要遵醫囑吃藥。千萬別用了一兩天,看寶寶情況有所好了就停藥,那樣很可能會復發。且由于細菌已產生抗藥性,復發后會更難治療。
三、做好這幾點,大部分中耳炎可預防
看到這里,媽媽想必還想了解一件事情,那就是:怎么預防?
主要有以下幾點:
照料好寶寶飲食起居,注意衛生,盡可能預防感冒、感染
給寶寶洗澡、洗頭時,保護好耳朵,避免臟水進入耳道
母乳喂養可降低兒童中耳炎的發生率
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喝奶,頭部應高于胃部,防止奶液流入咽鼓管
不要在寶寶面前吸煙,否則會提高寶寶患中耳炎的幾率
不要同時捏住兩個鼻孔擤鼻涕,要擤完一邊再擤另一邊
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可有效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雖然中耳炎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但發病時孩子會很難受。為了寶寶的健康,平時應做好預防,減少中耳炎的發生,讓寶寶少受罪!
相關知識點
什么是中耳炎 | 患中耳炎的原因 | 中耳炎的癥狀 | 中耳炎如何診斷 | 中耳炎怎么治療 | 中耳炎吃什么藥 | 中耳炎有什么影響 | 如何預防中耳炎 | 中耳炎不能吃什么 | 中耳炎偏方 |
相關詞條561
小兒感冒 | 兒童牙齒矯正 | 小兒地中海貧血 |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寶寶發燒怎么辦 | 弱視 | 視力表換算 | 兒童牙齒矯正 | 齲齒 | 紅眼病 | 中耳炎 | 猩紅熱 | 麥粒腫 | 小孩發燒怎么辦 | 甲溝炎 | 疝氣 | 補牙 | 自閉癥 | 小兒支氣管炎 | 水痘的癥狀和治療 | 濕疹傳染嗎 | 濕疹不能吃什么 | 痱子和濕疹的區別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急性蕁麻疹 | 正確的刷牙方法 | 兒童營養食譜 |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 | 感統失調 | 吃什么能長高 | 生長痛 | 逆商 | 發燒怎么退燒 | 發燒吃什么食物 | 學鋼筆字 | 兒童學唐詩 | 學毛筆字 | 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 近視眼怎么恢復 | 小學入學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