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口唇,放置5分鐘后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
2、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于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5到10分鐘后讀數,正常值為36~37℃。
3、肛測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臥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后,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鐘后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1、測量體溫前、后,應清點體溫計總數。手甩體溫計時要用腕部力量,勿觸及他物,以防撞碎。切忌把體溫計放入熱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2、嬰幼兒不宜測口腔溫度。
3、病人進食、飲水,或進行蒸汽吸入、面頰冷熱敷等,須隔30分鐘后測口腔溫度。
4、給嬰幼兒測體溫時,應有專人看護,以免發生意外。
5、如發現體溫與病情不相符合,應守在病人身旁重新測量。
量體溫顧名思義就是測知體溫,體溫分為體內及體表,體內穩定不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而體表的溫度則較容易受環境影響而轉變,因此以測知體內溫度來判斷寶寶有沒有發燒較為準確。
而常用測知體內溫度的方法包括:耳探、口探、腋窩探及肝探;而額頭探或用手撫摸額頭感受溫度則為體表溫度,容易受環境影響得出結果。
寶寶發燒時體溫會上升,腦部體溫控制中心的血液是由相同的頸動脈的分支血管供應,而最接近的器官包括耳膜、舌底、腋窩這些,而肝門內的溫度也相對較穩定,所以透過測知這些部位的體溫能顯示出寶寶是否發燒。
A、口探(舌底探)
1、水銀量溫計
適合寶寶:3歲或以上
原理:體溫影響水銀的體積
好處:以水銀物理性方法量度體溫,結果比電子產品更為準確。
壞處:有咬破量溫計的危險
方法:套上量溫計專用膠套或用消毒棉花消毒量溫計,再輕搖量溫計,令水銀讀數低于華氏37度;將量溫計放于寶寶的舌底下,等候3分鐘后將量溫計抽出,觀察水銀讀數;使用后應消毒及收藏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7.5度
2、電子量溫計
適合寶寶:3歲或以上
原理:電子量溫計測體溫
好處:快捷方便,安全性比水銀量溫計高。
壞處:電子量溫計準確性比水銀量溫計低。
方法:套上量溫計專用膠套或用消毒棉花消毒量溫計針頭,將量溫計放于寶寶的舌底下,等待約1分鐘后會聽到提示聲響,再把量溫計抽出,觀察電子熒幕讀數;使用后應消毒及收藏。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7.5度
B、耳探
適合寶寶:1個月以上
原來:利用紅外線射入耳膜,再反射耳膜的溫度。
好處:快捷方便,探熱時間只須約1秒。
壞處:必須要對準耳膜位置,否則會影響準確性;耳垢也會影響準確性。
方法:套上紅外線量溫計專用即棄膠套,將寶寶的耳蝸輕輕向后拉起,基于大部分嬰幼兒的耳洞也并非直通耳膜,輕拉耳蝸有助紅外線對準耳膜,按下按鈕一下便可看到熒幕上的體溫讀數;建議重復以上方法探2~3次,確保準確。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7.8度
C、額頭探
適合寶寶:1個月以上
原理:利用紅外線掃過額頭,再反射額頭的溫度
好處:快捷方便,動作簡單,免卻寶寶作出掙扎,探熱時間只須約1秒。
壞處:額頭的體溫屬于體表的溫度,不及測知體內溫度的方法準確。
方法:套上紅外線量溫計專用即棄膠套,放在寶寶雙眼中間對上的額頭位置,按下按鈕將量溫計貼著寶寶的皮膚輕輕掃至額側(太陽穴外置),便可看到熒幕上的體溫讀數。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7.8度
D、腋窩探
1、水銀量溫計
適合寶寶:出生嬰兒
原理:體溫影響水銀的體積
好處:以水銀物理性方法量度體溫,結果比電子產品更為準確。
壞處:寶寶因為要用腋窩夾著量溫計而感到不適
方法:套上量溫計專用膠套或用消毒棉花消毒量溫計,再輕搖量溫計,令水銀讀數低于華氏37度;媽媽雙腳可夾著寶寶雙腳以免作掙扎,將量溫計放于寶寶的腋窩中,等候3分鐘后將量溫計抽出,觀察水銀讀數;使用后必須消毒。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7.2度
2、電子量溫計
適合寶寶:3歲或以上
原理:電子探測體溫
好處:快捷方便,安全性比水銀量溫計高。
壞處:寶寶因為要用腋窩夾著量溫計而感到不適。
方法:套上量溫計專用膠套或用消毒棉花消毒量溫計,再輕搖量溫計,令水銀讀數低于華氏37度;媽媽雙腳可夾著寶寶雙腳以免作掙扎,將量溫計放于寶寶的腋窩中,等待約1分鐘后會聽到提示聲響,再把量溫計抽出,觀察電子熒幕讀數;使用后應消毒及收藏。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7.2度
E、肛門探
1、水銀量溫計
適合寶寶:1個月以上
原理:體溫影相水銀的體積
好處:以水銀物理性方法量度體溫,結果比電子產品更為準確;而且肝門文檔的穩定性高,因此肛門探的準確程度比探其他部位高。
壞處:當量溫計放入肛門時,寶寶會感到不適
方法:套上量溫計專用膠套或用消毒棉花消毒量溫計,再輕搖量溫計,令水銀讀數低于華氏37度;媽媽雙腳可夾著寶寶雙腳以免作掙扎,準確地將量溫計放于寶寶的肛門里1.5cm,等候3分鐘后將量溫計抽出,觀察水銀讀數;使用后必須消毒。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8.1度
2、電子量溫計
適合寶寶:3歲或以上
原理:電子探測體溫
好處:快捷方便,安全性比水銀量溫計高。
壞處:當量溫計放入肛門時,寶寶會感到不適(市面上有些時候肛探的電子量溫計特設有彈性的手柄,當寶寶肛探時掙扎,也能減輕肛門不適)。
方法:套上量溫計專用膠套或用消毒棉花消毒量溫計,再輕搖量溫計,令水銀讀數低于華氏37度;媽媽雙腳可夾著寶寶雙腳以免作掙扎,準確地將量溫計放于寶寶的肛門里1.5cm,等待約1分鐘后會聽到提示聲響,再把量溫計抽出,觀察電子熒幕讀數;使用后應消毒及收藏。
發燒體溫:高于華氏38.1度
相關知識點
新生兒體檢 | 基礎測量 | 新生兒聽力篩查 | 寶寶尿常規檢查 | 過敏原檢測 | 外觀檢查 | 肛門和外生殖器 | 肌張力 | 皮膚及皮下組織 | 脊柱和四肢 | 新生兒阿氏評分(阿普加評分) | 頸部 | 刺激后反應 | 呼吸和脈搏 | 神經系統 | 新生兒體重管理
相關詞條710
新生兒喂養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大便 | 母乳喂養 | 初乳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 新生兒濕疹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新生兒飲食 | 嬰兒吃奶量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大便帶血 | 新生兒大便次數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母乳性腹瀉 | 新生兒發燒怎么辦 | 新生兒睡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體溫 | 新生兒感冒 | 新生兒驚厥 | 乙肝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嬰兒護理 | 嬰兒濕疹 | 濕疹癥狀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獨生子女證 | 出生證明 | 唐氏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