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疝有哪些癥狀
收藏臍疝俗稱"氣肚臍",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實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區由于胎兒階段臍帶從腹壁穿過,本身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處;又因在嬰兒期兩側腹肌未完全在中線合攏,留有缺損,在醫學上稱為'臍環'.所以,當因哭鬧過多、咳嗽、腹瀉等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時,便會導致腹腔內臟特別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形成臍疝。
臍疝主要臨床表現是在臍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腫物,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腫物頂端有一小瘢痕,是為臍痕;腫物直徑一般很少超過4厘米,腫物的特點為可復性,即哭鬧、咳嗽、直立時腫物飽滿增大,而且腫物觸之較堅實;小兒安靜或者家長用手按壓時,腫物縮小或者回納人腹腔,并伴有咕咕腸鳴音。腫物縮小或還納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膚皺折,以上為典型的臍疝。腫物有時較大,特別是孩子哭鬧腹壓增高時,外表的皮膚發亮顯得較薄,于是又有一些家長擔心臍疝會不會被撐破,實際上由于皮膚的彈性與韌性,并不存在撐破的可能性,除非是創傷所致。大多數家長很關切臍疝腫物的大小,他們認為腫物越大病情越重,而醫生則更看重臍環直徑的大小,當臍疝腫物還納后,您可以用示指輕輕向臍中心探入,這時可以觸到腹壁上有一缺損,通常僅容示指尖通過(直徑不足1厘米),如果臍環過大,則愈合的時間會偏晚;臍環較小,雖然有利于早痊愈,但增加了臍疝嵌頓的機會。
與腹股溝斜疝不同,絕大部分臍疝兒并無其他不適,偶有消化不良或腸痙攣,只是少數可能發生疝氣嵌頓,即疝出的腸管被卡在臍環處。此時疝出的腫物變硬,有觸痛,還納受阻;病兒陣陣哭鬧,常有嘔吐,腹部X線片有腸梗阻征象。遇此情況家長應帶孩子早到醫院就診,以防被卡住的腸管發生絞窄性壞死。
還有少數病兒屬于非典型的臍疝,膨出的腫物在臍的上方或下方,甚至在原臍的旁側。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710
新生兒喂養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大便 | 母乳喂養 | 初乳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 新生兒濕疹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新生兒飲食 | 嬰兒吃奶量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大便帶血 | 新生兒大便次數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母乳性腹瀉 | 新生兒發燒怎么辦 | 新生兒睡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體溫 | 新生兒感冒 | 新生兒驚厥 | 乙肝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嬰兒護理 | 嬰兒濕疹 | 濕疹癥狀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獨生子女證 | 出生證明 | 唐氏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