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在做了剖腹產手術后出現了一些后遺癥,就是覺得腰很疼,已經很多天了,完全沒有改善的跡象。其實產后腰疼很常見,并不只出現于剖腹產的媽媽們身上,這可能和產后的勞累有關系,需要好好的調理。那么,剖腹產腰疼多久能恢復?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剖腹產腰疼多久能恢復剖腹產后腰疼大概要一個月才能恢復。如果產婦腰疼超過一個月還沒恢復,則需考慮是否有其他因素所導致。比如:①缺鈣引起骨質疏松或骨質軟化;②產后休息不當,松弛的韌帶不能恢復造成勞損;③子宮復舊不良等。上述情況應及時就醫,請醫生幫助處理。 剖腹產后腰疼要這樣護理: 1、剖腹產后腰疼忌多躺不走動 很多產婦在生產后喜歡躺在床上不下床走動,其實這樣更容易導致腰疼。因此,孕產婦不要貪圖安逸過多躺臥,在孕早期就應堅持做散步等適當運動,或適當做一些預防腰痛的體操,以加強腰背部的柔韌度。 2、剖腹產后腰疼忌穿高跟鞋 產婦在產后不要過早穿高跟鞋,因為穿高跟鞋會使身體重心前移,容易引起足部疼痛等不適外,也可通過反射涉及腰部,使腰部產生酸痛感。 3、剖腹產后腰疼應擺正喂奶姿勢 有研究發現大部分媽媽喂奶的姿勢是不對的。許多媽媽都是從著孩子,自己用力側身、彎腰等姿勢喂奶。采取這種姿勢給孩子喂奶,往往會使媽媽的腰部肌肉總處于緊張的狀態中,造成腰肌勞損而腰痛。 哺乳的正確姿勢為:媽媽坐在高度合適的椅子上,腳可以放在地上或者放在小凳子上,盡量靠里坐,在背后加一個靠墊。給孩子喂奶的時候,最好在膝蓋上再放一個枕頭,這樣就抬高了寶寶的位置。喂奶的時候,孩子頭枕著媽咪的胳膊,媽媽可舒服地用手臂托著寶貝的后背,寶寶的重量都落在媽媽的大腿上,大大減輕了媽媽的腰部肌肉的負擔。 剖腹產會不會引起以后腰疼怎么回事俗話說新媽難當,特別是經歷了剖腹產的媽媽都反映,產后經常會出現腰痛的現象,一旦發作就會十分地痛苦,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更傾向于選擇剖腹產分娩,但剖腹產分娩是會導致一些后遺癥,比如說剖腹產腰痛。剖腹產之后會引發腰痛,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剖腹產手術使得腰背部肌肉、韌帶損傷引發腰痛。剖宮時的麻醉是硬膜外麻醉,麻醉時需要在腰部穿刺,這種穿刺對腰背部肌肉、韌帶就有一定的損傷,引發產后腰痛,極少數患者可能發生神經根損傷,硬膜外腔出血等。 要避免產后腰痛,產婦在產后就應該多注意休息,注意頭部、背部的保暖,如果護理得當,產后腰痛在產后的3個月是可以自愈的。如果情況沒有得以改善,那么就應該到正規醫院做一個檢測,確診后再對癥治療。引發產后腰痛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產后腰痛是可以自行恢復的,但產婦在產后休養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地預防一些產后疾病,避免惡化,對日后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