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晝夜氣溫變化大,寶寶很容易感冒發燒,而且有很大概率是在冷颼颼的半夜三更發燒,這時急沖沖去買藥或去醫院都非常不方便,因此建議在家中常備兒童退燒藥,比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這是目前公認相對有效且適用于兒童的退熱成分,當寶寶腋溫超過38.2℃或因發熱情緒低落有明顯不適時,可以根據寶寶目前體重合理使用。
在吃退熱藥的同時,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暖防寒,攝入充足而均衡的營養,保證睡眠和適當運動量,以增強抵御病菌的能力。
穿衣:堅持春捂秋凍,二八月,亂穿衣,早晚涼些,但短袖一般也能應付了。突然變天,就趕緊加衣服,并多帶孩子曬太陽。秋天干燥,孩子容易上火,穿多了出汗著涼,一凍就感冒。
飲食:秋膘要貼,但飲食要清淡,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卜煮梨水,對秋燥很好。有時間的話,每天吃一個鮮榨的橙汁。如果孩子某天胃口不開,就堅持寧缺勿濫,餓1頓,但水要喝夠,基本不給孩子喝熱水,喝奶喝果汁等,也都是室溫溫度,讓孩子的內臟也逐步適應溫度的變化。
睡覺:保證每天12小時左右的睡眠。睡覺對孩子的體力、精力的恢復非常重要,如果連續幾天睡眠嚴重不足,孩子的抵抗力就會弱些,此時如果受風或者飲食不調,身體不適的癥狀就容易表現出來。
運動:運動是積極預防感冒的方法。冬季,堅持帶孩子室內游泳,鍛煉他的心肺功能,上岸后注意孩子的保暖和體溫及時恢復。天冷了,室外運動仍然要堅持,讓孩子的皮膚,鼻腔等都有機會感受到空氣溫度的變化,別因為冷,就不開窗戶,不帶孩子在戶外鍛煉,大自然多神奇啊,把孩子投入到里面去。
1、感冒了,不能再讓寶寶凍著
多數媽媽認為,寶寶感冒最主要的原因是凍著了,所以寶寶感冒后就開始"捂"。本來寶寶穿得就不少,這一病,穿得就更多了,室內溫度也調得比較高。結果是父母穿得越來越少,寶寶穿得越來越多,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爸爸媽媽跟著撓汗,有什么辦法,為了孩子,只好忍著。父母不知道,做出這樣的犧牲是無謂的,不但大人難受,對寶寶也一點好處都沒有,越"捂"寶寶體質越差,寶寶越來越容易有病。
2、早吃感冒藥,寶寶的感冒就不會加重
及時發現寶寶感冒,及時用藥,使寶寶的病情得到控制,這是對的,但不能矯枉過正,剛有風吹草動,就喂一大堆藥。藥物本身也有副作用。當寶寶只是流點清涕,打幾個噴嚏,或咳嗽兩聲,媽媽就不由分說,給寶寶喂很多的藥,這是沒有必要的。
給寶寶看病要比給寶寶吃藥重要得多。如果寶寶遭受了比較厲害的感冒病毒侵襲,即使媽媽及時給寶寶吃了感冒藥,也難以阻止病毒對寶寶呼吸道的侵襲。如果寶寶只是輕微的外感風寒,或僅僅是感染了比較弱的鼻病毒,即使不吃藥,也會很快就過去的。所以,病情的發展,并不取決于是否在感冒最初期吃了多少感冒藥。
3、感冒要吃抗菌素,以免病情發展
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素對病毒沒有殺滅作用,所以大多數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素。是否需要使用抗菌素,要由醫生來判斷,關鍵是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并根據不同的細菌感染,選用不同的抗菌素。抗菌素是處方藥,其種類、藥量、療程都需要醫生來確定,父母不能擅自做主,給寶寶使用抗菌素。
4、感冒,要多給寶寶加營養
寶寶感冒后,對食物的吸收消化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這時如果媽媽強迫寶寶進食,會引起寶寶反抗,甚至會把吃進的食物吐出來。一旦寶寶嘔吐,比少進食更影響寶寶的健康。
寶寶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下降,是消化道的自我保護,通過減少食物的攝入,減少消化道負擔,讓消化道得以休息,父母要尊重寶寶的本能選擇,相信寶寶的自身保護能力。
1、合理攝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有些媽媽錯誤地認為,寶寶需要更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才能抵御寒冷天氣;而事實上,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在寒冷氣候下,機體的內分泌系統也被調動起來,使人體的產熱能力增加。因此,冬季我們所需的能量與其他季節差距并不大。無需再額外地給寶寶增加進食量來獲取更多能量。
2、注意補充維生素
寶寶冬天的戶外活動相對較少,接受室外陽光照射時間也短,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這就需要媽媽定期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單位。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快了,維生素B1、B2代謝也明顯加快,飲食中要注意及時補充。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且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因此,在冬天寶寶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3、不可忽略的無機鹽
有醫學研究表明,如果體內缺少無機鹽就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要幫助寶寶抵御寒冷,建議媽媽冬季多讓他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土豆、山藥、紅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這些蔬菜的根莖中所含無機鹽較多。
相關知識點
寶寶流鼻涕 | 嬰兒感冒 | 寶寶感冒發熱吃什么藥 | 春季感冒 | 夏季感冒 | 秋季感冒 | 寶寶感冒鼻塞怎么辦 | 寶寶感冒咳嗽怎么辦 | 寶寶感冒流鼻涕怎么辦 | 寶寶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辦 | 嬰兒鼻塞怎么辦 | 嬰兒感冒鼻塞
相關文章
相關網友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