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的原因
收藏1、病原菌
新生兒敗血癥主要是由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桿菌及B組鏈球菌感染所致。事實上,病原菌因不同地區和年代而異,我國多年來一直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感染多見。而B族溶血性鏈球菌(GBS)和李斯特菌為發達國家新生兒感染常見的致病菌,但國內極少見。
隨著呼吸機、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以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的提高等原因,使得機會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克雷伯桿菌、腸桿菌、變形桿菌、不動桿菌、 沙雷菌、微球菌等;厭氧菌:脆弱類桿菌、產氣莢膜梭菌以及耐藥菌株所致的感染有增加趨勢。而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等已成為新的致病菌。
2、免疫功能
細菌入侵后是否發展成為敗血癥,由細菌的毒力、數量、入侵方式、入侵時間、新生兒當時的免疫狀態等因素的所決定。
(1)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①屏障功能差
皮膚角質層薄、黏膜柔嫩、臍殘端的創面;胃液酸度低、膽酸少使消化液的殺菌力弱,加上腸黏膜通透性大;血腦屏障功能薄弱樓以上因素都有利于細菌進入。
②淋巴結發育不全
當淋巴結發育不全時,可缺乏吞噬細胞的過濾作用,不能將感染局限在局部淋巴結。
③經典補體途徑及替代補體途徑的部分成分(C3、C5、調理素等)含量低,機體對細菌抗原的調理作用差。
④中性粒細胞趨化性和粘附性低,備解素、纖維素結合蛋白、溶菌酶含量低,吞噬和殺菌能力不足,影響中性粒細胞吞噬和殺菌能力。
⑤單核細胞產生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介素等細胞隱私的能力低下。
(2)特異性免疫功能
①新生兒體內IgG主要來自母體,胎齡越小,其含量越低,因此早產兒更易感染。
②IgM和IgG分子量較大,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體內含量低,因此易感染革蘭陰性菌,也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
③T細胞不嫩產生足量的細胞因子,對外特異性抗原的應答差。
④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低。
3、感染途徑
(1)宮內感染:媽媽在孕期有感染(如敗血癥等)時,細菌可經胎盤血行感染胎兒。
(2)產時感染:產程延長、難產、胎膜早破時,細菌可由產道上行進入羊膜腔,胎兒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腸炎、中耳炎等,進一部發展成為敗血癥。也可因消毒不嚴、助產不當、復蘇損傷等使細菌直接從皮膚、粘膜破損處進入血中。
(3)產后感染:最常見,細菌可從皮膚、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徑侵入血循環,臍部是細菌最易侵入的門戶。
相關詞條
什么是新生兒敗血癥 | 新生兒敗血癥的癥狀 | 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 | 新生兒敗血癥能治好嗎 | 新生兒敗血癥應該如何預防
相關詞條710
新生兒喂養 | 新生兒吐奶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大便 | 母乳喂養 | 初乳 | 新生兒眼屎多 | 新生兒打嗝 |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 新生兒濕疹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臍帶護理 | 新生兒肺炎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 母乳喂養的好處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 母乳保存時間 |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 新生兒飲食 | 嬰兒吃奶量 | 新生兒洗澡 | 新生兒大便帶血 | 新生兒大便次數 | 新生兒拉肚子怎么辦 | 母乳性腹瀉 | 新生兒發燒怎么辦 | 新生兒睡眠 | 新生兒打噴嚏 | 新生兒臉上有小紅點 | 新生兒體溫 | 新生兒感冒 | 新生兒驚厥 | 乙肝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嬰兒護理 | 嬰兒濕疹 | 濕疹癥狀 |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 獨生子女證 | 出生證明 | 唐氏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