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是保健品之一,其功效多,作用大,因此它對于人類的健康有利,近幾年螺旋藻最受人們的青睞。螺旋藻是有著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以及保護腸胃等功效,那螺旋藻能治蕁麻疹嗎?
螺旋藻能治蕁麻疹嗎
螺旋藻有抗輻射,抗光敏,抗癌,抗損傷,降低膽固醇以及保護胃腸,提高免疫系統等作用,但是,對于蕁麻疹的治療效果不太好。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的病因:
1.食物 如魚、蝦、蛋類、奶類最常見,其次是肉類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敗性食品分解為多肽類,堿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徹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蕁麻疹,這在兒童較多見,也可能是兒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與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調味劑、防腐劑、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質也能引起蕁麻疹。
2.藥物 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可形成抗原的藥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類為組胺釋放劑,如阿司匹林、嗎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維生素B、奎寧、肼苯達嗪等。
3.感染 各種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和柯薩奇病毒等;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鉤蟲、血吸蟲、絲蟲、阿米巴和瘧原蟲等;細菌感染如急性扁桃體炎、齒槽膿腫、鼻竇炎、膿皰瘡、敗血癥等。
4.吸入物 花粉、灰塵、動物皮屑、煙霧、羽毛、真菌孢子、揮發性化學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蟲菊、化妝品等)和其他經空氣傳播的過敏原等。
5.物理因素 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和機械性刺激。
蕁麻疹的治療
蕁麻疹病中醫治療(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1、血熱癥
【癥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方藥】荊芥穗,防風,僵蠶,金銀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黃苓,蟬衣,生甘草。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藥。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于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于誘發。以上四味藥,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藥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
2、氣虛血熱
【癥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方藥】生黃芪,當歸,生地,炒枳殼,白蘚皮,地膚子,防風,連翹,桑葉,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荊芥。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后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于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濕困脾土
【癥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藥】多皮飲 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蘚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干姜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民間驗方:
龍李藥酒配方: 穿山甲、烏梢蛇、克黃蓮、紅花、白芷、黃柏、露蜂房、花椒、白芥子。
泡制: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