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個小生命,所以大人維持生命而需要的營養寶寶也同樣需要。只是,我們是直接從食物里獲取營養,而胎寶寶則是從媽媽的身體里獲取營養。因此,充足、完整、均衡的孕期營養是確保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那么,孕婦吃的營養素有哪些呢?
孕婦吃的營養素有哪些
1、初期補充葉酸
如果母體缺乏葉酸會導致胎兒的神經管缺陷,所以在準備懷孕時就可以開始攝取,最好吃到孕期3個月,每天至少0.4毫克。
2、影響智力的碘
母體如果嚴重的缺碘,會導致流產或是損害胎兒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媽媽如果有輕度和中度的缺碘,會影響胎兒的甲狀腺功能,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懷孕時孕婦要多補充營養素。
3、Omega 3脂肪酸
Omega 3脂肪酸對胎兒的大腦發育很重要,所以每周可以吃兩三次的油魚來補足,但過多的汞會損害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所以要避免吃含汞高的魚
孕期營養補充注意事項
孕期的膳食應多樣化,營養要平衡。所謂平衡膳食,就是要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營養全面、配比合理的膳食標準和膳食配方,根據體重的實際情況作合理的安排。體重低于或高于應該增長的量都是不對的。所以,作為孕婦,應該避免飲食中的營養缺乏,保證身體處于最佳狀態,使自己血液中能含有足夠的、為胎兒所需的一切營養物質,但也不可營養過剩。
懷孕期母體對營養的需求增加,這是因為胎兒血液循環、胎兒器官和骨骼生子發育、胎盤生長等需要更多的營養,以及母體本身重要器官工作量增加等所致。所以在懷孕時期,營養問題就更為突出。
通常,我們的身體在完成各種代謝活動時,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必需的微量元素,還需要更多的營養,以及母體本身重要器官工作量增加等所致。所以在懷孕時期,營養問題就更為突出。
通常,我們的身體在完成各種代謝活動時,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必需的微量元素,還需要膳食纖維等40多種營養素。沒有哪一種食品具備這么多的營養素,所以每日膳食要吃得雜些。
2.準媽媽微量元素補充要適度
準媽媽在選擇孕產婦專用復合維生素制劑的時候,要細心留意含量和劑量,有些營養素無需補充,有些還不能過多。
碘:無需刻意補碘
碘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生活的環境中,碘攝入過量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和自身免疫甲狀腺炎的患病率顯著增加。由于在我國的食用鹽中已經強制加入碘,只要正常飲食,便能保證提供足夠量的碘,無需額外補充。鈣的劑量恰到好處。
鈣:正常飲食無需補鈣
準媽媽的合理平衡膳食,能夠基本滿足每日所需,通常無需對補鈣過于緊張。準媽媽體內的鈣庫這時候也會給胎兒補充。在孕中期需鈣1000mg,孕晚期需鈣1200mg,每日飲牛奶兩杯(400-500ml)基本可滿足需求。有時,孕期出現的抽筋也并非完全由缺鈣引起,勞累、興奮、受涼或胎兒壓迫,都可能導致抽筋。如果盲目補鈣導致過量,會抑制鐵、鋅等的吸收,還會出現寶寶出生后沒有囟門,或囟門閉合過早。
葉酸:并非越多越好
葉酸是有效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的水溶性維生素,在懷孕早期,葉酸缺乏會引起神經管畸形及其他的先天性畸形和早產。葉酸在血紅蛋白合成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缺乏會引起母親巨紅細胞性貧血,但是葉酸并非補得越多越好。過量攝入葉酸導致某些進行性的、未知的神經損害的危險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