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的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發生異常,或伴全身、局部癥狀者,稱為“帶下病”,又稱“下白物”、“流穢物”。相當于西醫學的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婦科腫瘤等疾病引起的帶下增多。產后帶下病是產后女性朋友容易發生的婦科疾病。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開始,腎氣充盛,脾氣健運,任脈通調,帶脈健固,陰道內即有少量白色或無色透明無臭的粘性液體,特別是在經期前后、月經中期、妊娠期及產后量增多,以潤澤陰戶,防御外邪,此為生理性帶下。若帶下量明顯增多,或色、質、氣味異常,即為帶下病。臨床上以白帶、黃帶、赤白帶為常見。但也有帶下過少者,帶下與月經都有周期性,帶下過少常與月經量少、閉經的某些病癥相一致。
帶下病以帶下增多為主要癥狀,臨床必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進行診治。西醫婦科疾病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及腫瘤等均可見帶下量多,應明確診斷后按帶下病辨證施治,必要時應進行婦科檢查及排癌檢查,避免貽誤病情。
帶下病以濕邪為患,故其病纏綿,反復發作,不易速愈,而且常并發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產后的女性因為在生育后消耗不少的體力,容易感染濕邪,因此,產后女性朋友們要重視帶下病預防。
產后帶下病發病原因,從西醫的角度解釋說,這是由陰道炎、子宮頸炎、骨盆腔發炎、子宮頸癌、子宮肌瘤、子宮體腺癌、陰道異物等誘發產生的婦科疾病,致病原因還是以子宮頸炎、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為多見。
從中醫的角度分析,產后帶下病主要由于濕邪影響任、帶二脈,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因所形成。濕邪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溫邪;內濕,多因脾虛失運,腎虛失固所致。
1、濕熱:濕熱(毒)因攝生不潔,或久居陰濕之地,或因手術損傷,以致濕熱、病菌入侵帶脈,發為帶下。亦有肝經濕熱下注,或因熱毒蘊腐,損傷血絡,導致帶下赤白。
2、脾虛: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牌運失健,濕濁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為帶下病。
3、腎虛:素體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封藏失職,亦有腎陰偏虛,相火偏旺,灼傷血絡,任帶失因而帶下赤白者。
帶下病是指帶下的期、量、色、質、氣味發生異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癥狀為特征的婦科疾病。產后帶下病的癥狀具體有:
1、產后婦女陰道內流出的帶下量多,綿綿不斷,色、質、氣味異常,或伴有全身癥狀者,可診斷為本病。
2、赤帶與經間期出血、經漏有別。赤帶,帶下色赤,與月經周期無關。經間期出血常發生在月經周期的中間,有周期性,經漏為月經點滴而出,淋漓不盡。
3、膿濁帶下質黏如膿樣,且有臭味,為熱毒損傷任、帶二脈血氣所致,但與陰瘡排出的膿液有別,陰瘡則為婦人陰戶生瘡,初起陰戶一側或雙側腫脹疼痛,繼則化膿潰瘍,膿液量多,臭穢而稠,兩者可通過婦科檢查而鑒別。
4、帶下如五色夾雜,如膿似血,奇臭難聞,當警惕癌變。應結合必要的檢查以明確診斷。
帶下病應根據病癥不同,配合外治法治療。如外陰炎、陰道炎宜配合外陰熏洗、陰道沖洗、陰道納藥;子宮頸炎宜配合陰道沖洗、局部上藥、或電熨、冷凍、激光等外治法;盆腔炎宜配合肛門導入、中藥外敷、理療等外治法。下病的病因以濕為主,故治療始終以除濕為要,濕熱者宜清利,寒濕者宜燥濕。脾腎兩虛為帶下病之內因,故治療宜調補脾腎,治脾宜升宜燥,治腎宜補宜澀。
此外,治療產后帶下病還可以食用以下藥方:
1、濕熱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易黃湯加減。
黃柏10克、知母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白果10只、山梔10克、川牛膝10克。
加減:兼見脾虛者,加山藥10克、白術10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肝經濕熱偏甚者,加龍膽草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黃芩10克、生地12克。
2、熱毒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蒲公英15克、金銀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鴨跖草30克。
加減:挾瘀腹痛者,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紅藤15克、敗醬草12克。熱甚傷津者,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麥冬12克。
3、脾虛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止帶。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炒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淮山藥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蓮子肉10克、砂仁15克、砂仁3克(后下)。
加減:腰酸腰痛者,加杜仲10克、川斷10克、桑寄生10克。下肢腫者,加豬苓12克、車前子15克(包煎);陰癢者,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腎陽虛治法:溫補腎陽,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加減。
鹿角霜10克(包煎)、菟絲子10克、潼蒺藜10克、黃芪10克、桑螵蛸12克、制附塊5克(先煎)、杜仲10克、補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煅龍牡各15克(先煎)。
5、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山藥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麥冬10克。
加減:腰膝酸軟者,加川斷12克、懷牛膝10克;
頭昏目眩者,加枸杞子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0克。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12克、夜交藤30克。
如何預防產后帶下病?這一點大家有必要把握,只有把握了帶下病的預防措施才能夠幫助大家正確的診斷并治療這種疾病。
1、保持外陰清潔,特別注意經期、產后衛生、提倡淋浴及蹲式廁所。
2、勿久居濕地,經期產后避免水中作業及生冷飲食,以免外浸內侵;飲食宜清淡,以免辛辣油膩滋生濕熱。
3、嚴格按醫囑執行內治及外治,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月經期停止使用陰道沖洗及坐浴塞藥治療,以防止感染。
4、若反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令其配偶接受治療,如果有滴蟲或霉菌感染時,應同時治療;中老年婦女則考慮有無糖尿病等全身疾患,可作血糖、尿糖檢查,并進一步診治。
5、醫務人員行婦科檢查以及手術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陰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或霉菌者,應禁止游泳,專盆專用,內褲勤煮燙暴曬。
6、做好計劃生育工作,避免早婚多產,定期進行婦科普查,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帶下病是白帶異常導致的,一般在中老年發病率較高,幼女患病則大多是自身免疫力較差造成的。學習如何預防產后帶下病是需要自身配合才更有效,女性朋友們尤其要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這是遠離婦科疾病的基礎。
相關知識點
乳頭內陷 | 產后脫發 | 產后痔瘡 | 產后頭痛 | 產褥中暑 | 產后皮膚松弛 | 產后皮膚瘙癢 | 產后蕁麻疹 | 產后耳鳴 | 產后乳房下垂 | 產后胸部恢復 | 哺乳期乳腺炎的預防 | 產后乳房綜合征 | 脫發 | 乳頭整形 | 產褥感染 | 產褥感染的臨床表現 | 產褥期感染的三大癥狀
相關詞條714
產后結扎 | 產后上環 | 月子餐 | 坐月子注意事項 | 剖腹產后注意事項 | 產婦食譜大全 | 產婦吃什么下奶 | 哺乳期不能吃的東西 | 坐月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 產后多久會來月經 | 產后避孕 | 緊急避孕藥 | 剖腹產后多久可以同房 | 生完孩子多久可以同房 | 產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