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皮膚瘙癢是困擾很多產婦的一個問題,多數是在生產第一胎的孕婦身上發生,200個初產婦就有一人會有癢疹。大部分女性在產后瘙癢嚴重的部位是妊娠紋和大腿內側。那么,為什么初產婦更易發生產后皮膚瘙癢呢?讓我們來看看原因吧!
1、產后皮膚瘙癢和妊娠紋的產生有很大關系,初產婦是第一次生產,第一次出現妊娠紋,自然發生皮膚瘙癢的概率要高些。
2、初產婦沒有帶孩子的經驗,總會擔心小寶寶受到病菌的感染,頻繁地洗手。不斷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的惡性循環,就容易造成手部的濕疹,手部自然就會發癢。
3、初產婦一般都在老人的照顧下,或者聽從傳統的坐月子習俗,月子里不洗澡、不洗頭,又盡量躺在床上,包裹全身防止受寒,這樣容易使汗腺排汗功能受到阻礙,引起痱子、汗腺炎或者其他皮膚感染,產生皮膚瘙癢。
4、初產婦為了喂母乳,常會過度地清潔乳頭,加上寶寶吸吮時的摩擦,造成厲害的皮膚炎,常是又痛又癢極為難受。
產后皮膚瘙癢是困擾很多產婦的一個問題,大部分女性在產后瘙癢嚴重的部位是妊娠紋和大腿內側,多數是在生產第一胎的孕婦身上發生(但經產婦也有可能發生),200個初產婦就有一人會有癢疹。雖然多數人是在懷孕的最后3個月發生,有的人會延續到產后,甚至在產后才出現。
產后皮膚瘙癢有幾種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可能是受不同的原因導致的瘙癢所困擾:
1、丘疹。
這種丘疹非常癢,發病的原因尚不明。有些文獻指出,癢疹和妊娠紋的產生很有關系,較常發生于懷孕期間體重增長較多的產婦。多數是在生產第一胎的孕婦身上發生。一般情況下,產后的1—3個月內就會自然消失。
2、蕁麻疹。
導致蕁麻疹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食物、藥物所引起,有的則和情緒壓力有關。
(1)吃米酒類料理: 因為中國人有坐月子的習俗,多少會接觸到一些平常少吃的食物,尤其是南方人常會有米酒類的料理,會讓蕁麻疹發得更厲害。
(2)壓力:身體的虛弱加上照顧小寶寶的情緒壓力,使得體質改變,蕁麻疹因而不容易控制。
3、汗腺炎。
就是俗稱的痱子,傳統上坐月子期間是不可以洗澡的。為了產婦避免受風寒,常要把查復把身體包得緊緊的,而當汗腺排汗功能受到阻礙就容易發炎。
4、微菌感染。
最常見的是汗斑,同樣也是因為產后坐月子,不能洗澡又悶熱多汗所產生。通常就發生在軀干、腋下、頸部等易積汗水的皺折部分。
5、局部皮膚的濕疹。
最常見的就是手部濕疹及乳暈濕疹。也最好發于新手媽媽。
(1)過度洗手:擔心小寶寶受到病菌的感染,洗手的頻率大大增加。不斷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的惡性循環,就會造成俗稱“富貴手”的手部濕疹。
(2)過度清洗乳頭:為了喂母乳,媽媽們常會過度地清潔乳頭,加上寶寶吸吮時的摩擦,造成厲害的皮膚炎,常是又痛又癢極為難受。
6、生產過程中藥物的影響。
(1)藥物過敏 最常見的就是麻醉藥物、止痛藥、口服或是注射抗生素等引起的藥物疹,通常在使用藥物后 3—7天產生,但有些也會馬上發作。
(2)碘酒,膠布過敏 有的產婦對消毒皮膚用的消毒液碘酒等及傷口護理時所使用的膠布過敏,會造成局部皮膚發癢。
7、脂漏性皮炎。
發生在頭皮、眉頭及鼻子附近的皮膚炎,皮膚發紅合并有脫屑情形。
產后皮膚瘙癢是一個令人痛苦難耐的問題,往往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那么,產后皮膚瘙癢要怎么辦呢?除了一些共通的注意之處,根據不同的原因,還需要有不一樣的應對方法:
1、如果導致瘙癢的是痱子,那么其實很容易治療,只要注意室溫不要太高,流汗多時用毛巾擦拭干凈,通常就能改善。
2、汗斑除了用抗微菌的外用藥治療外,皮膚的通風、干爽也很重要。局部皮膚的濕疹變化產后局部皮膚濕疹變化,最常見的就是手部濕疹及乳暈濕疹。
3、對于手部和乳暈瘙癢:
(1)洗手后擦乳液:建議媽媽們加強保養工作,洗手后最好能馬上擦乳液,如果怕寶寶沾到,可以和寶寶使用相同的嬰兒乳液,或質地溫和的凡士林。
(2)用溫水擦拭:乳頭不需要做過度的清潔,喂食前用溫水稍加擦拭即可,喂完后可以多擠出一些乳汁潤澤皮膚。
(3)穿哺乳內衣:最好穿著支撐力好、棉質的哺乳內衣,以減少胸部皮膚和衣服的摩擦。
4、避免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盡量避免,太辣和酒精都會使身體癢感加劇。
5、水溫勿偏高:洗澡時不要因為身體癢就不當地使用溫度太高的水,洗完澡趁皮膚還濕潤時擦保濕乳液。
6、注意清潔:容易流汗的媽媽們,即使因為坐月子期間不能洗澡,也要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穿著吸汗力佳的棉質衣物,每天要擦澡,尤其是注意皮膚皺折的部位。
7、保持心情愉快: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快及充足的睡眠,多多請教有經驗的媽媽們,凡事不要太緊張。因為身體及心理的壓力常是皮膚健康的隱形殺手。
皮膚瘙癢的時候,可要注意飲食。錯誤的飲食有可能加劇瘙癢程度,到底皮膚瘙癢在飲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項,吃什么好呢:
1、避免過敏原:產婦蕁麻疹和一般人一樣,可能因為藥物、海鮮、牛奶、蛋、蟹、貝殼類、酒等食物所引起,或因灰塵、寵物的細毛、花粉、塵螨等吸入性過敏原所造成,這些都應該盡量避免。
2、避免刺激性食物:專家建議產婦最好避免吃太熱、太辣食物,以免使身體更熱,加重瘙癢情形;其他像是咖啡、茶汽水、可樂這類的飲料,也最好減少飲用。懷孕有關的皮膚瘙癢問題,并無法事先預知,也比較難預防的,但是在懷孕后開始做好適當的保養,也可大大減少外來的危險因子,緩和皮膚瘙癢的程度。
3、銀花茅根薏仁粥
原料:金銀花3克,白茅根15克,薏苡仁200克。
制法:先將金銀花、白茅根煎煮20分鐘,去渣留汁,納入生薏苡仁,煮至爛熟成粥后食用。
特點:金銀花甘寒,可清熱解毒。白茅根甘、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除濕作用。薏苡仁性味甘、淡、涼,可清熱利尿、健脾除濕,若平日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食物的皮膚干燥瘙癢者,宜常食本品,以達清熱祛濕的目的。
4、姜芪雞肉絲
原料:生姜50克,雞脯肉250克,黃芪50克。
制法:將黃芪煮后,去渣留汁,濃縮至50~70毫升,待用。生姜和雞脯肉均切絲,先用溫油煸炒雞脯肉絲,待半熟時加入鹽和姜絲,邊炒邊加入濃縮的黃芪汁,熟后出鍋。
特點:黃芪性味甘、微溫,可補氣、升陽、固表,將體內風寒之邪向外托出。雞脯肉甘、溫,滋養氣血,強壯筋骨。生姜辛、溫,可解表散寒,健脾和胃。常食本品,可補養氣血、祛風散寒。
5、拌肚絲
原料:豬肚250克,芥末10克,香菜10克,醬油、鹽、醋適量。
制法:將豬肚洗凈,加水煮至爛熟汁盡,放涼后切絲。加入調料和芥末、香菜末拌勻食用。
特點:豬肚性味甘溫,補益氣血,強壯脾胃,使皮膚滋潤。芥末辛溫,可散表、里的寒邪。香菜辛溫,可祛風散寒,發汗透疹。三者協同增強補與透的作用,提高機體疏泄功用,將侵入體內的風寒之邪驅逐出去。
相關知識點
乳頭內陷 | 產后脫發 | 產后痔瘡 | 產后頭痛 | 產褥中暑 | 產后皮膚松弛 | 帶下病 | 產后蕁麻疹 | 產后耳鳴 | 產后乳房下垂 | 產后胸部恢復 | 哺乳期乳腺炎的預防 | 產后乳房綜合征 | 脫發 | 乳頭整形 | 產褥感染 | 產褥感染的臨床表現 | 產褥期感染的三大癥狀
相關詞條714
產后結扎 | 產后上環 | 月子餐 | 坐月子注意事項 | 剖腹產后注意事項 | 產婦食譜大全 | 產婦吃什么下奶 | 哺乳期不能吃的東西 | 坐月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 產后多久會來月經 | 產后避孕 | 緊急避孕藥 | 剖腹產后多久可以同房 | 生完孩子多久可以同房 | 產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