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收藏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安,異常痛苦,常伴有尿頻、尿急及性交痛。具體的癥狀為:
1、急性期白帶增多,白帶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塊或豆渣樣。若有外陰炎時外陰可見界限清楚的紅斑,并且在大的紅斑周圍,可見小的衛星病灶,有時可見到外陰部的抓痕或外陰皮膚的皸裂。也有分泌物無味而呈黃白色。環境溫暖時,如在床上或空氣流通受限時,或患者穿緊身衣褲或合成織物時癥狀會加重。
2、陰道黏膜可見不同程度的水腫、紅斑,紅斑可延續至子宮頸外口,陰道內分泌物常呈塊狀黏附于陰道壁,當將塊狀分泌物擦除后露出紅腫的黏膜面。急性期還可見到白色塊狀物下有受損的糜爛面及表淺的潰瘍。
3、有時炎癥邊緣也有小結節和水泡,如果周圍大片組織均已受累,則可見感染區干鱗屑狀,邊緣清楚(濕疹樣變)。裂傷和潰破處常有抓痕。
4、癥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感染菌屬及菌株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癥狀輕者可僅有輕度瘙癢而沒有其他的臨床癥狀。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與其他感染細菌不同,酵母菌不會沿宮頸管上升,因此不會引起假絲酵母菌移行相關的繼發病癥。
5、假絲酵母菌感染常發生在排卵周期的晚黃體期,即月經來潮以前的1周內。
6、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臨床特點是陰道分泌物特別多,幾乎所有病例均有嚴重的外陰瘙癢,且常伴有外陰燒灼感,甚至出現陰道疼痛及刺激感。典型分泌物為乳酪液樣。小陰唇多有水腫、紅斑,陰道充血明顯且常附有白色膜狀,剝去白膜,可露出紅腫黏膜面。急性期能見到糜爛面或淺表潰瘍。
7、對于無癥狀的陰道寄居及有癥狀的外陰陰道炎在病原菌及病原菌的特征上無差別。由于假絲酵母菌在無癥狀的陰道寄居時往往僅見到芽孢而很少見菌絲,故在有癥狀患者的分泌物中找到芽孢和菌絲即可做出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診斷。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一種容易復發的婦科炎癥,一旦復發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要解決復發的問題,首先就是要了解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復發:
1、治療不規范:外陰陰道炎復發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外陰陰道炎治療不徹底所致,或各種原因造成陰道內環境發生改變時,幾句的念珠菌數量增加,并形成菌絲而引起臨床再次發作。
2、妊娠期:在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會有所提高,這是因為孕期雌性激素增高,為念珠菌增加了生存的條件。
3、抗生素使用不當:應用抗生素可以造成陰道內菌群失調,給假絲酵母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機會。
4、外陰陰道念珠菌耐藥性: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常由非白色念珠菌所致,而大多數非白色念珠菌對咪唑類的敏感性下降。
5、伴侶未治療:如果女方治療了而性伴侶未治療,致使病菌長期潛伏,會通過性生活再次感染女性。
6、糖尿病、免疫減弱或缺乏。
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關鍵在于消除誘因,要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若有糖尿病應給予積極治療,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及毛巾均應用開水燙洗。不過因為產后女性群體比較特殊,尤其是還在哺乳期的女性,用藥上尤其要遵從醫生的建議,不能擅自用藥,以免影響寶寶的健康。
1、單純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可局部用藥,也可全身用藥,主要以局部短療程抗真菌藥物為主。全身用藥與局部用藥的療效相似,治愈率80%~90%。唑類藥物的療效高于制霉菌素。
(1)局部用藥:可選用下列藥物放于陰道內:
①咪康唑栓劑,每晚1粒(200mg),連用7日;或每晚1粒(400mg),連用3日;或1粒(1200mg),單次用藥。
②克霉唑栓劑,每晚1粒(150mg),塞入陰道深部,連用7日;或每日早、晚各1粒(150mg),連用3日;或1粒.(500mg),單次用藥。
③制霉菌素栓劑,每晚1粒(10萬U),連用10~14日。
(2)全身用藥:對不能耐受局部用藥者、未婚婦女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藥者,可選用口服藥物。常用藥物:氟康唑150mg,頓服。也可選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連用3~5日;或采用1日療法,400mg分2次口服。
2、復雜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多數患者復發機制不明確。抗真菌治療分為初始治療及維持治療。
(1)初始治療若為局部治療,延長治療時間為7~14日;若口服氟康唑150mg,則第4日、第7日各加服1次。
(2)常用的維持治療:氟康唑150mg,每周1次,共6個月;或克霉唑栓劑500mg,每周1次,連用6個月;或選用其他局部唑類藥物間斷應用。
(3)治療注意事項:在治療前應作真菌培養確診。治療期間定期復查監測療效及藥物副作用,一旦發現副作用,立即停藥。
3、妊娠合并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局部治療為主,7日療法效果佳,禁用口服唑類藥物。
4、性伴侶治療:無需對性伴侶進行常規治療。約15%男性與女性患者接觸后患有龜頭炎,對有癥狀男性應進行假絲酵母菌檢查及治療,預防女性重復感染。
5、隨訪:若癥狀持續存在或診斷后2個月內復發者,需再次復診。
相關知識點
陰道痙攣 | 產后陰道松弛 | 產后陰道炎 | 陰道腫瘤 | 產后細菌性陰道病 | 產后萎縮性陰道炎 | 產后陰道前后壁膨出 | 陰道上皮內瘤變 | 外陰鱗狀上皮增生 | 外陰擦爛 | 外陰腫瘤 | 外陰前庭炎 | 外陰鱗狀上皮內瘤變
相關詞條714
產后結扎 | 產后上環 | 月子餐 | 坐月子注意事項 | 剖腹產后注意事項 | 產婦食譜大全 | 產婦吃什么下奶 | 哺乳期不能吃的東西 | 坐月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 產后多久會來月經 | 產后避孕 | 緊急避孕藥 | 剖腹產后多久可以同房 | 生完孩子多久可以同房 | 產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