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產程開始,產婦持續宮縮,宮口不斷擴大。這時候需要通過內檢或肛檢來判斷宮口張開的情況,當宮口全開至胎兒可以娩出時則進入第二產程。在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隨時監護產婦血壓情況和胎心情況,以防血壓驟變或胎心急促造成分娩意外。
1、肛檢或內檢。醫生通過這些檢查了解產婦子宮頸口情況,看子宮頸口是否如期擴張,以及胎頭銜接、產位、宮頸順應情況等。宮頸如期擴張與否,更能客觀反映分娩是否正常,所以產科醫生和助產士都很重視。我國的產科醫生和助產士多采用肛診檢查法,當肛診摸不清時,再采取陰道檢查即內檢的方法。大多數產婦不愿意接受內診或肛診檢查,因為檢查的時候需要醫生將手探入肛門或陰道,會讓產婦不舒服。但為了分娩安全著想,建議產婦盡量忍受。
2、血壓監測。接近妊娠尾聲,對血壓的監測顯得更加重要。在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密切監測血壓的狀態,確認是否出現血壓的突然變化。血壓的突然增高可能代表分娩過程中產婦身體出現意外,這時需要采取補救措施,如轉剖腹產等。
3、胎心監護。也稱多普勒檢查,通過對胎兒心跳的強度、頻率、位置的檢測,能診斷出胎兒健康狀況,及時發現胎兒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