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k對于人們的身體來說所需的量是很少的,但是對于新生兒來說卻是極易缺乏維生素k的。因此很多的家長為了防止自家的寶寶出現缺失維生素k的情況出現,都會去弄明白,寶寶缺乏維生素k的原因。
寶寶缺乏維生素k的原因
維生素K可以讓新生兒體內血液循環(huán)正常進行。在寶寶出生后第一次體檢時,醫(yī)生都會特別指導爸爸媽媽幫寶寶補充維生素K,使維生素K進入寶寶的身體和大腦。因為維生素K無法通過人的身體形成,所以在日后,寶寶還需要通過飲食攝取維生素K。那么如果寶寶缺失維生素k的話會是因為什么樣的問題呢?
(一) 攝入不足
乳類含維生素K較少,人乳中維生素K含量僅為牛乳中含量的1/4,且母乳喂養(yǎng)嬰兒腸道內細菌合成維生素K較少,因此,單純母乳喂養(yǎng)未添加輔食的嬰兒易患本病。此外,小兒生長發(fā)育快,對維生素K需要量較大,更易發(fā)生攝入不足。
(二) 吸收障礙
患肝、膽、胰腺疾病如阻塞性黃疸等及任何原因引起的慢性腹瀉等均可影響脂溶性維生素K在腸道內吸收。
(三) 利用障礙
病毒感染等任何原因損害肝功能,均可造成維生素K依賴因子合成障礙。
(四) 合成減少
長期口服廣譜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因抑制腸道內細菌,致使維生素K合成減少。
(五) 抗凝藥物的應用
抗凝藥物雙香豆素能抑制肝臟中的羧化酶,使維生素K依賴因子生成減少。水楊酸是雙香豆素降解產物,也具有雙香豆素類似作用,故應用大劑量水楊酸鹽治療風濕病時,應補充維生素K。
缺失維生素K的癥狀
維生素K缺乏癥又稱獲得性凝血酶原減低癥,是指由于維生素K缺乏導致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維生素K所糾正的出血。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出血傾向,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其特征。維生素k缺乏經常會出現以下幾種癥狀
1.皮膚、黏膜出血如皮膚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
2.內臟出血如嘔血、黑糞、血尿及月經過多等,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
3.外傷或手術后傷口出血。
4.新生兒出血癥多見于出生后2~3天,常表現為臍帶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較輕,罕有肌肉、關節(jié)及其他深部組織出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