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身體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一種防御表現,如果寶寶發熱時沒有其他異常表現,通常不需要太過擔心。那么,寶寶傷寒發熱的原因是什么呢?
傷寒的起病大多數比較緩慢,發熱往往是最早出現的癥狀。發熱前可能有畏寒,接著體溫逐日上升,大約至5~7天時達高峰,體溫可在39℃~40℃之間。約第2周開始,熱度呈持續熱型。第10~14天以后體溫逐漸下降,漸至恢復正常。
急性中毒型菌痢。細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痢疾桿菌,主要表現有發燒、腹痛腹瀉和解膿血便的癥狀。在細菌性痢疾中有一種稱為中毒型菌痢,多見2~7歲的小兒。
孩子的抵抗力不像成年人的抵抗力那么好,所以患上傷寒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每個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那么,寶寶傷寒有什么癥狀?
相對緩脈:一般傷風感冒的高熱,體溫升高1℃,脈搏加快10次。但傷寒時反而出現緩脈,即體溫較高而脈搏并不成比例地加快,反而慢一些。
傷寒高熱期患兒常有厭食、乏力、腹脹等,并且可見肝、脾腫大,或見有皮疹。隨著體溫的恢復,這些癥狀就會隨之消失。
傷寒的初期癥狀有:突然頭痛、食欲喪失以及失眠、口渴、嘔吐。嬰幼兒發生傷寒時癥狀往往不太典型,體溫上升較快,伴隨著持續高熱與高熱驚厥。年齡大一點的寶寶癥狀會比較典型,一般都會發熱,體溫逐日上升,5-7天達到高峰后保持高熱,再逐漸下降。
無論是大人和小孩都可能會感染傷寒,不過小兒傷寒的癥狀不如大人傷寒的典型,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傷寒癥狀越不典型,很多家長往往犯糊涂。那么,小兒傷寒會傳染嗎?
一般不會傳染。首先這種情況考慮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表現,這種情況需要積極的用抗病毒的藥物來治療。也可以選擇一些外用的藥物來治療,才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嬰幼兒傷寒,起病急,病情重,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常見,常出現不規則高熱,伴驚厥,脈快,玫瑰疹較少見,外周血象白細胞數增高,常伴發支氣管炎或肺炎,學齡兒童則多屬輕型或頓挫型,與成人表現近似,病情較輕,病程較短,相對緩脈少見,白細胞數不減少,腸道病變亦較輕,腸出血與腸穿孔并發癥也較少。一般不傳染。
對于很多媽媽們來說,對于小兒傷寒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出現很嚴重的后遺癥,會影響小兒身體健康以及發育成長,家長們應該十分重視。那么,嬰兒傷寒的癥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發熱初期又稱為侵襲期,一般第一個星期;起病大多緩慢,發熱是最早出現的癥狀,逐漸以馳張熱型 上升,伴有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咽喉疼痛、咳嗽等癥狀。部分寶寶有腹瀉、下腹部不適,腸鳴增多的現象。
首先應消化道隔離,至體溫正常、癥狀消失后! 周。發熱期應臥床休息。給以富營養的無渣軟食或流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并發癥的發生。高熱時不宜大量用退熱藥,可進行物理降溫。便秘者禁用瀉藥。腹瀉者應進流食并注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口服或氫化可的松25~50mg靜脈點滴,最長不超過3~5天。
相關知識點
風寒感冒癥狀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 | 風寒感冒吃什么藥 | 風寒感冒食療 | 風熱感冒 | 流感 | 甲流 | 小孩流鼻涕 | 怎樣預防流感 | 甲型流感癥狀 | 安兒寧 | 奧司他韋顆粒小兒劑量 | 寶寶鼻塞流鼻涕怎么辦 | 寶寶鼻子不通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