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骨盆外測量的主要徑線是需要知道的,那么骨盆外測量的主要徑線及正常值是什么呢?
骨盆外側通常測量的是髂棘間徑,兩髂上棘的邊緣距離正常值是23.26厘米,髂嵴間徑也就指的是兩髂棘外緣最寬的距離正常值是25到28厘米;骶恥外徑也就是第五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距離正常值是18到20厘米,坐骨結節的間徑也就是說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正常值是8.5到9.5厘米。
臨產后由于子宮肌纖維縮復作用副作用,使子宮上段肌壁越來越厚,子宮下段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子宮上下段肌薄厚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有一個環狀隆起,就是生理縮復環化。在這些骨盆外通的測量髂棘間徑和甲級間徑和骶恥間徑或者說是坐骨結節間徑,他們的正常值都不一樣的,分別是23到26,25到28,18到20,及8.5到9.5厘米。
骨盆外測量對于懷孕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具體來說骨盆外測量正常值是多少呢?
骨盆外測量包括很多數值。兩側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22~26厘米。髂棘間徑也就是髂骨外緣最寬距離正常值是25~28厘米。粗隆間徑也就是兩股骨粗隆外緣的距離,正常值是28~31厘米的距離。骶恥外徑就是第五腰椎棘突下熬至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正常值應該是18~20厘米。出口橫徑也就是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應該是8.5~9.5厘米。還有一個就是恥骨弓,角度正常為應該是90度。
通常骨盆測量分為外測量和內測量兩個部分,主要測量孕媽媽骨盆入口和出口的大小,如果入口過小,寶寶的頭部無法正常入盆,這種情況孕媽媽根本沒有順產分娩的可能,一般都是進行剖宮產分娩。
懷孕晚期是需要進行骨盆外測量的,那么骨盆外測量臨床意義是什么呢?
骨盆外測量可以評估骨盆大小及形狀,判斷胎兒能否陰道分娩。如果骨盆外測量發現異常,則應在臨產前進行骨盆內測量,并根據胎兒及盆骨的相關數據進行評估,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如果胎兒與骨盆不相稱,就只能進行剖腹產。
具體來說如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異常,應在臨產時行骨盆內測量,并根據胎兒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正常的分娩方式。骨盆的大小與形態均為重要。骨盆形態正常,但各條徑線均小于正常徑線最低值2厘米以上,可發生難產。若骨盆形態輕微異常,但各徑線均大于正常低值徑線,則可能經陰道順利分娩。
骨盆外測量不正常是不良的情況,那么骨盆外測量正常值是多少呢?
孕婦骨盆外測量正常值有好幾個數據顯示,建議在檢查之后也是讓專業的醫生看看是否正常,分別是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能恥外徑大于18.5厘米,大轉子問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
在孕晚期產檢時,醫生要進行骨盆檢查,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疼痛不適拒絕進行,要知道越放松,疼痛的可能性越小。另外,隨著孕周的增長,孕媽媽的韌帶和肌肉會適應子宮的增大和為分娩作準備而進一步松弛。所以一些早期檢查發現骨盆不夠寬裕的孕媽媽在妊娠晚期再次檢查時,也有骨盆變為正常的可能。
相關知識點
什么是骨盆測量 | 骨盆測量多少錢 | 骨盆大小與分娩方式 | 骨盆測量結果分析 | 骨盆測量正常值 | 骨盆測量方法 | 什么時候骨盆測量 | 為什么做骨盆測量 | 骨盆測量 | 骨盆測量疼嗎 | 骨盆測量怎么測 | 骨盆測量的正常值 | 骨盆大小怎么測量 | 骨盆內測量 | 如何測量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