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
收藏(一)藥物治療
1.隨訪觀察
適用于病變輕微、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者,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并配合B超檢查,以了解病情的變化。注意觀察盆腔有無腫塊生長及其生長速度,可3~6個月檢查一次。對有癥狀者可給予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不孕者可促使受孕,分娩后體征及癥狀可望好轉;絕經后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停止發展,并逐漸消失。
2.激素治療
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與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關,因此主要采用能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激素類藥物,以達到閉經及促使異位內膜萎縮的目的,使子宮內膜異位癥得以治療。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三類: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根治性手術。
(1)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癥好發于生育年齡的婦女,對要求生育的年輕患者,在男方生育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尤其患者經過藥物治療無效者,可選用保守性手術,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保留卵巢(或部分卵巢)、輸卵管及子宮,盡量切除肉眼可見的盆腔病灶,分離粘連,恢復盆腔器官的正常解剖,同時手術時處理好盆腔創面,防止術后粘連,以達到保存生育功能和促進受孕的目的。
(2)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對于年齡在45歲以下、無生育要求,或者盡管病人年齡較輕,但由于臨床癥狀嚴重、病變廣泛,無法保留生殖功能,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行半保守性手術,切除子宮和盡可能切除盆腔內膜異位病灶,保留部分、一側或雙側正常的卵巢組織,保存病人的卵巢內分泌功能。
(3)根治性外科手術 患者年齡45歲以上,或者盡管病人年齡較輕,不需保留生殖功能者,由于病變廣泛,臨床癥狀嚴重,經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手術中無法切除異位病灶以防復發及手術后復發的病人,可行全宮及雙側卵巢切除術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術,以達根治的目的。雙側卵巢切除后,由于失去卵巢內分泌功能的支持,盆腔殘留的病灶可逐漸萎縮而達治愈。
(三)藥物與手術的配合
1.手術前藥物治療
對于病變嚴重者,由于病灶可侵入盆腔腹膜、腸管、膀胱、輸尿管、子宮直腸陷凹、直腸陰道隔等部位,且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手術時難度較大,同時也很難切除病灶,易造成術中大量出血及損傷周圍臟器。為了解決上述術中問題,主張手術前應用激素治療。如果手術前應用孕激素治療,可使病灶軟化,易于分離粘連,可以縮小病灶及用藥后脫膜反應可顯露小的病灶,增加了手術的活動度,有利于粘連的分解及病灶的切除,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的難度。可選擇手術前用藥3~6個月。
2.手術后的藥物治療
保守性手術及半保守性手術后,為了防止手術后的復發,手術后給予3~6個月藥物治療,可使肉眼看不到或者深部無法切除的病灶得以治療。對于手術后還需生育的患者,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認為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最佳的臨床手段,術后短期內粘連尚未形成,是受孕的最佳時期,因用激素治療后恢復排卵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從而失去了受孕最佳時期,而不主張術后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821
生男生女早知道 | 生男生女 | 清宮圖生男生女表 | 生男孩的秘訣 | 如何快速懷孕 | 怎樣才能懷孕 | 堿性食物 | 月經期間吃什么好 | 月經周期 | 月經 | 月經量少 | 排卵期有什么癥狀 | 痛經怎么辦快速解決 | 結婚證 | 計劃生育| 艾滋病 | 子宮肌瘤 | 宮頸糜爛 | 備孕注意事項 | 什么時候是安全期 | 排卵期有幾天 | 怎么樣才能生兒子 | 葉酸 | 準生證 | 排卵期出血 | 人工授精| 卵巢囊腫 | 卵巢囊腫的治療 | 白帶 | 精子 | 陰道炎 | 地中海貧血 | 痛經 | 月經不調 | 盆腔炎 | 子宮內膜厚度多少正常 | 宮寒 | 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