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兒童繪本的種類有很多,它是根據不同年齡段而劃分的,從剛出生的寶寶到6歲的兒童都會有不同的繪本。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來選擇不同類型的繪本閱讀,而對于兒童繪本,很多家長想了解,兒童繪本有哪些好處。

兒童繪本有哪些好處
繪本中要讀的絕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當然,繪本不能立竿見影地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還有情感發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如果這時候家長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給他們讀文字,和他們一起看圖講故事。那孩子們從剛開始接觸到的就是高水準的圖與文,他們將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將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比起那些一閃而過、只帶來一時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賞繪本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
兒童繪本的起源
繪本源起的西方,它的概念至今也并未有統一的定論。繪本是源自日文的習慣,繪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圖畫書)。在我國臺灣地區,圖畫書與繪本常常被混用,繪本用于較為嚴格意義的圖畫故事書,而圖畫書的界定有時相當寬泛,甚至包括非虛構的知識類圖畫書、玩具書、歌謠等。
繪本不等于“有畫的書”,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系。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圖畫不再僅僅起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不過也有許多繪本是在圖、文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系,相互襯托,營造出整個繪本的感覺出來。繪本實際上包括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兩種類型,但二者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確。

一般認為,現代意義上的繪本(圖畫書)誕生于19世紀后半葉的歐美,凱迪克、格林納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在亞洲,日本的繪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為繪本的泱泱大國。我國臺灣地區繪本大致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起步,至80年代后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