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古稱兜肚,上面用布帶系在脖頸上,下面兩邊有帶子系于腰間。關于肚兜的名稱,歷代皆有不同。除了肚兜,還有裹肚、兜兜、兜子、訶子、衵服等稱謂。肚兜的藝術以刺繡為主,也有貼補花紋的。小孩肚兜的外面用料多為紅布,成人多為黑布,里子多用白布。
由于時常需要換洗,除了考慮材質、款式的舒適性,同時必須做得牢固,在織繡工藝上,更需要耐搓耐洗,以防止脫落。保存的實物來看,肚兜的布料以絲品居多,正、背面的布料顏色大多一致,平民的肚兜面料以白、藍為基調,繡花簡雅素凈;家境富裕者材料多采用貴重的綢緞絹絲,其上更是盤金鑲銀、描龍繡鳳,紋樣顯得斑斕飽滿,華麗無比。
傳統肚兜做法分三步,首先按照裁剪圖裁剪出兩塊肚兜布片,在其中一塊正面繡字。然后將兩塊布片正面相對縫合留胸口部分當翻折口,從翻折扣翻回正面后,將帶子夾在胸口位置,整個明線縫合。這樣肚兜沒有毛邊比較舒服。最后在肚兜正面和帶子兩端縫按扣,沒有用帶子打結的方法,是因為那樣給寶寶穿脫時很麻煩,按扣縫在正面也是為了寶寶躺著不會硌著。這樣傳統肚兜就做好了。
上面用布帶系在脖頸上,下面兩邊有帶子系于腰間,具有保暖護肺的功能。肚兜形狀像背心的前襟,形狀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對角設計,上角裁去,成凹狀淺半圓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圓弧形。
肚兜的造型,各地不同,基本風格近似一個展開的折扇形(或近似菱形)。其做法是,先決定兜圍、斜襟、腰角、口袋的尺寸,以墨筆將設計圖樣直接繪在布上。裁成的菱形布片長寬約三十公分,下端成圓弧型,將頸圍的銳角剪去,再于兩個尖端裝上一對花扣,以便鉤穿金銀鏈條,或固定布帶子,用以系在頸子上。左右兩角則用細布帶固定,并系于腰間。臺灣肚兜因地域的不同,在形狀與圖紋上仍有區別。
肚兜是民間的傳統內衣,成年人肚兜貼身不外露,小孩在熱天露在外面顯得天真爛漫。小孩肚兜上繡有虎頭像、“五毒”圖案,大人以此寄托孩子健康成長。近代由于社會的演變,西方機織品的引進,城市百姓首先改肚兜為襯衫、背心。但時至今天,偏僻地帶尚有穿肚兜的遺習,不過只為幼兒制作,為成人所做的似乎不多見了。
相關詞條696
逍遙丸 | 媽咪愛 | 益母草 | 夏季待產包 | 孕婦護膚品十大排行 | 防曬霜什么牌子好 | 兒童防曬霜怎么選 | 爽身粉 | 痱子粉和爽身粉的區別 | 寶寶濕疹膏 | 蛔蟲藥可以隨便吃嗎 | 嬰兒米粉排行榜10強 | 奶粉排行榜10強2015最新 | 滅蚊燈有用嗎 | 驅蚊手環 | 嬰兒蚊帳 | 無比滴 | 紫草膏 | 胎語儀 | 什么奶粉最好 | 奶瓶 | 奶瓶消毒 | 孕婦鈣片 | 兒童鈣 | 兒童牛奶 | 保嬰丹 | 暖宮貼 | 護臀霜有用嗎 | 吸奶器什么牌子好 | 哺乳衣 | 防輻射服選購方法 | 防溢乳墊什么牌子好 | 嬰兒床有必要買嗎 | 嬰兒推車怎么選 | 維生素B1 | 鹿胎膏 | 保溫杯 | 維生素B2 | 維生素B6 | 天喜丸 | 隔尿墊 | 避孕環 | 蒙脫石散 | 瑜伽墊 | 猴棗散 | 退熱貼 | 安全座椅 | 益母草膏 | 花粉 | 雙飛人 | 液體避孕套 | 兒童三輪車 | 瑪特納 | 維生素a | 蒙臺梭利教具 | 維生素d | 拉拉褲 | 口水巾 | 加味逍遙丸 | 童鞋品牌 | 兒童益智玩具 | 白花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