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大概是所有寶媽最頭疼的一件事,心急則亂,這種情況下,寶媽們喂藥時難免會犯錯。接下來就來看看有哪些可以避免的。
一、用武力喂藥的方法是錯誤的!
捏鼻子喂藥:很多寶媽覺得捏住鼻子就不會覺得那么苦,所以捏住鼻子給寶寶喂藥。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引起嗆咳,可能會引發肺部感染甚至窒息。除此以外,寶寶的鼻黏膜和血管都很脆弱,容易被捏破損。
強行灌藥:寶寶在抗拒吃藥的情況下,可能會掙扎會哭鬧,如果此時強行灌藥,可能會導致其嗆咳,如果藥水進入了氣管再到肺部,可能會導致吸入性的肺炎,嚴重的話會導致窒息。而強制灌藥后,寶寶可能會留下陰影,下次想他吃藥就更難了。
小貼士:如果寶寶在1歲以上,發生嗆咳或窒息的情況,要立刻用雙手環抱寶寶腹部,把寶寶的背貼緊你的腹部,用力擠壓寶寶的腹部,同時使其彎腰,反復幾次直到排出氣道的異物;1歲以下則應把寶寶放在桌面上,雙指快速按壓胸部中央,或者讓寶寶趴在媽媽的大腿上給TA拍背,每拍5次看一下情況;如果沒有效果,則要立即送往醫院。
二、不要把藥摻在這些里面給寶寶吃!
用母乳配藥:寶媽覺得寶寶對母乳挺喜歡的,于是把藥混在母乳里喂服,這樣做其實會影響藥效,還會因為母乳混進了其它味道而讓寶寶抗拒母乳。
順帶一提,也不要選擇用奶瓶給寶寶喂藥,看似方便了,其實很不好。因為用了奶瓶喂藥,會使寶寶對奶瓶有抗拒性,接下來無論是喂奶和喂藥可能不會那么順利。
用牛奶配藥:把藥混在甜甜的牛奶里看起來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藥都可以混著牛奶服用。比如牛奶會降低一些抗生素活性,影響止瀉藥的藥效,對一些鐵劑藥物也不好,因為會使鐵沉淀。
用果汁配藥:很多寶媽相信用果汁配上磨好的藥粉寶寶一定能很快吃下藥,但是這種方法也不可取的。果汁配藥,里面富含的維生素可能會對藥物產生一定的影響,而有的藥物本身在液體中也不穩定,混著吃會影響藥效。
混在食物里吃下去:一些寶媽則干脆把藥混在食物里喂服了,這樣的隱患也是多多,可能食物中的某種成分會和藥物互相作用,而像一些要求空腹服用的藥,混著食物吃可是會影響其藥效的。
三、不要隨便改變藥物的性狀!
藥片都碾成粉、剝開膠囊來喂藥:有些寶媽覺得膠囊、藥片太難喂,于是剝開膠囊、把藥片磨成粉來喂服。但這樣是不行的,除非經過醫生的同意。像腸溶片、腸溶膠囊等緩釋制劑,一旦掰開磨碎,就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藥物,增加了藥物的毒性反應,可能會影響藥效,甚至會有危險。
希望各位寶媽們避開上面的錯誤,正確給生病的寶寶喂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病了就要吃藥,可是有許多家長無奈地選擇了輸液為孩子治病,因為給孩子喂藥實在太困難。因此門診上常常有家長不管孩子的病是輕是重都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盡管他們也知道輸液會有許多不良后果。這里介紹給大家一些喂藥妙招和對家長的建議:
喂藥水類的藥物
1、媽媽采取坐姿,讓寶寶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
2、媽媽用手指輕按寶寶的下巴,讓寶寶張開小嘴。
3、用滴管或針筒式喂藥器取少量藥液,利用器具將藥液慢慢地送進寶寶口內。
4、輕抬寶寶的下頜,幫助他吞咽。
5、將所有藥液都喂完后,再用小勺加喂幾勺白開水,盡量幫助寶寶將口腔內的余藥咽下。
喂片劑類的藥物
1、將片劑碾碎,并搗成散粉狀。
2、取適量粉末倒在小勺上,并在藥粉上撒少許糖粉,用以遮蓋藥粉的味道。
3、讓寶寶張開小嘴后,將藥粉直接送入口中。
4、取裝有適量白開水的奶瓶給寶寶吮吸,以利于寶寶將藥粉咽下。
5、給寶寶吃一塊小餅干,以減少藥在嘴里留下的苦味。
如何給嬰幼兒喂藥
對于1歲之內的小嬰兒使用小滴管喂藥最適宜。喂藥前圍上圍嘴,旁邊預備好毛巾,將小滴管吸進藥(可以混入少許白糖)后,伸進孩子的嘴里,滴管嘴放在一側頰粘膜和牙齦之間將藥少量擠進,待孩子吞咽后再繼續喂下一口,吃完藥后在喂上幾口水,用毛巾擦干凈嘴角,然后親親和夸獎孩子。
注意事項
吃藥前一定要核對藥物名稱、藥物劑量、使用說明、有無禁忌、是否在保質期內,準確無誤后方可喂孩子;如果是液態制劑吃前一定要搖勻后再吃;藥片研碎后倒入少許水,調成混懸狀備用。吃完藥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當引起藥物變質。
喂藥時不要采取撬嘴,捏緊鼻孔,強行灌藥,這樣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感,孩子掙扎后很容易嗆著孩子引起誤吸。尤其是一些油類的藥物更要慎重,防止嗆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張口說話或者大哭時突然喂藥,這樣很容易隨著孩子的吸氣而將藥物誤入氣管。
藥物不能與果汁、牛奶、豆漿、飯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引起藥物與食物間的不良反應或者降低藥物的藥效。
給寶寶喂藥的技巧
如何給寶寶喂藥
許多家長采用捏鼻灌藥法:用拇指和食指將孩子的鼻子捏住,當孩子張嘴呼吸時把藥灌入,這種方法灌藥雖然簡單,但因小嬰兒吞咽功能不完善,會引起嗆咳和嘔吐。要讓孩子比較輕松地吃藥,姿勢一定要正確:先把孩子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后用勺或吸管從下頜部(口腔靠下牙的一側)伸進去將藥慢慢喂入,勺或吸管不要急著拿出來,等孩子把藥吞下了再拿出來。若是片劑切記要弄碎再喂給孩子吃,否則易誤吸入氣管。
建議家長:當小孩長到3~6個月大時,要適當給他們喝多種口味的果汁和湯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湯、芥菜湯(湯要是滾湯,里邊不加鹽)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讓孩子慢慢適應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藥的時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長什么東西都帶頭吃,對孩子也有很好的影響。
當寶寶到了3歲后,多半已經自己用勺吃飯了。這時寶寶生病,除非身體很虛弱,如果精神和食欲還不錯,就鼓勵寶寶自己吃藥并給予贊揚和獎勵。一旦寶寶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藥了。不過,這有賴于從小的潛移默化。
建議家長:當寶寶不愿意吃藥時,家長不能采用簡單的妥協方法,不要想著寶寶不肯吃藥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針、可以輸液,結果強化了孩子不吃藥的想法,畢竟打針的副作用和風險性要比吃藥高很多。有的家長則把吃藥當成懲罰手段,平時寶寶不聽話就嚇唬說要吃藥,還強調是苦藥,寶寶就會認為藥是很苦的,當然更加不愿吃藥。
相關知識點
柴胡疏肝散 | 板藍根顆粒 | 儲存藥物 | 家中常備藥 | 成人常備藥 | 寶寶常備藥 | 外出旅游常備藥 | 十滴水 | 板藍根 | 嗎丁啉 | 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 | 抗生素 | 撲爾敏 | 泡騰片 | 保濟丸 | 豆蔻膏 | 風濕膏藥 | 風濕靈 | 整腸丸 | 活絡油 | 風濕酒 | 萬金油 | 清涼油 | 老虎油 | 紅花油 | 獅子油 | 西瓜霜 | 止咳藥 | 潞黨參膏滋 | 柴胡滴丸 | 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 復方丹參片 | 小柴胡顆粒 | 紅藥水 | 紫藥水 | 穿心蓮片 | 夏枯草顆粒 | 小柴胡湯丸 | 小金丸 | 鹽酸克倫特羅 | 維膚膏 | 同位素是什么 | 什么是同位素 | 類固醇藥膏 | 安宮黃體酮的作用 | 白馬寺消痛貼 | 白馬寺痛消貼 | 奧硝唑膠囊 | 奧氮平片的功效和作用 | 安乃近的作用 | 安體舒 | 葵花小兒化痰止咳顆粒 | 甲磺酸溴隱亭片 | 精氨酸阿司匹林 | 開瑞坦副作用 | 開塞露怎么使用 | 開塞露怎么用便秘 | 糠酸莫米松乳膏 | 痱子水 | 酚氨咖敏片 | 復方紅豆杉膠囊 | 復方甲氧那明膠囊作用 | 復方鹿仙草顆粒 | 復方棗仁膠囊 | 高錳酸鉀的功效 | 谷維素片的作用 | 固元膏的副作用 | 鮮竹瀝口服液 | 小兒感冒顆粒 | 小葵花止咳糖漿
相關詞條709
丙烯顏料怎么洗 | 指甲油怎么洗 | 雪地靴如何清洗 拔牙后注意事項 | 干燥劑有毒嗎 | 羽絨服怎么洗 馬桶堵了怎么辦 | 夫妻生活 | 白醋泡腳 | 蜂蜜減肥 蜜蜂蟄了怎么辦 | 隱形眼鏡 | 牙齒矯正 | 仰臥起坐 火車能帶白酒嗎 | 食物中毒 | 春季養生 | 喝檸檬水 刮痧好處和壞處 | 腳底長水泡 | 藏紅花泡腳 | 春游 出國旅游的手續 | 坐飛機流程 | 加濕器危害 | 壯陽 燙發后幾天洗頭 | 膏藥怎么洗 | 泡腳的好處 | 洗牙 脖子上小肉疙瘩 | 桑葚怎么洗 | 草莓怎么洗 | 白發 曬傷后怎么處理 | 藍莓怎么洗 | 余額寶轉出 | 戒煙 三伏天 | 拔火罐 | 空調病 | 中暑急救 | 女性更年期 黑眼圈 | 蒸臉器 | 乳頭癢 | 手指脫皮 | 眼睛紅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