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正常值是多少?正常心電圖的心律、心率、電軸、P-QRS-T各波段、間期、時限、電壓均正常,如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圍時,P-R間期為0.12-0.2s;P波的時間≤0.11s;P波電壓在肢導聯<0.25mV,胸導聯<0.2mV。
項目 | 參考范圍 | 異常風險 |
---|---|---|
P波 | P波正常P波在多數導聯呈鈍圓形,有時可有輕微切跡,但切跡雙峰之間的距離<0.04s; 竇性P波在aVR導聯倒置,Ⅰ、Ⅱ、aVF、V3?V6導聯直立; P波的時間≤0.11s; P波電壓在肢導聯<0.25mV,胸導聯<0.2mV。 | 逆行性P波表示激動自房室交界區逆行向心房傳導使整個心房除極。P波時間>0.11s且切跡雙峰的距離≥0.04s,提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內傳導阻滯。P波電壓在肢導聯≥0.25mV、胸導聯≥0.2mV,常提示右心房肥大。 |
P-R間期 | 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圍時,P-R間期為0.12-0.2s。 | P-R間期超過正常最高值者,稱為P-R間期延長,見于工度房室傳導阻滯。P-R間期<0.12s、P波方向正常,見于預激綜合征;P-R間期<0.12s、伴有逆行型P波時,見于房室交接區心律。 |
QRS波群 | QRS波群時間:0.06-0.10s,V1VAT<0.03s,V5VAT<0.05s。 QRS波群形態與電壓,自V1至V5,R波逐漸增高至最大,S波逐漸變小甚至消失;V1導聯為QS型,R/S<1、RVl<1.0mV;V5導聯呈qR、qRs、Rs型,R/S>1、RV5<2.5mV;V3、V4導聯,一般呈RS型,R/S接近于1。 aVR導聯QRS波群主波向下(1S、Qr、OS、rSr'型),RaVR<0.5mV。 Q波時間≥0.04s、Q>R1/4。 | QRS波群時間和VAT延長,常見于心室肥大、心室內傳導阻滯及預激綜合征。 低電壓除見于少數正常人外,多見于肺氣腫、心包積液、全身水腫、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粘液性水腫、縮窄性心包炎、胸腔積液、氣胸等。 Q波超過正常范圍,稱為異常Q波或壞死性Q波,常見于心肌梗死。 |
ST段 | 任何導聯ST段下移不應超過0.05mV; ST段抬高在Vl—V3導聯不應超過0.3mV,其他導聯不應超過0.1mV。 | ST段下移超過正常范圍見于心肌缺血、心肌損害、洋地黃作用、低血鉀、心室肥厚及束支傳導阻滯等。ST段上抬超過正常范圍見于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上)、急性心包炎(弓背向下),亦可見于變異型心絞痛和室壁膨脹瘤。 |
T波 | T波前支占時較長,后支占時較短。 T波的方向與QRS波群主波的方向一致。 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電壓≥同導聯R波的1/10。 | 在R波為主的導聯中,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見于心肌缺血、心肌損害、低血鉀、洋地黃作用、心室肥厚及心室內傳導阻滯等。T波高聳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高血鉀。 |
Q-T間期 | 代表心室除極和復極所需時間的總和。 Q-T間期的長短與心率密切相關,心率越快,Q-T間期越短;心率越慢,Q-T間期越長。 Q-T間期的長短可用公式表示Q-Tc:Q-T/√R-R 式中Q-Tc代表用心率校正的Q-T間期,Q-T是實測值,R-R是基本心律的心動周期,單位是s。 Q-Tc的正常值為:0.4土0.04。Q-Tc>0.44為Q-T間期延長。 | Q-T間期延長見于:心肌損害、心肌缺血、心室肥大、心室內傳導阻滯、心肌炎心肌病、低血鉀、低血鈣、低血鎂、特發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及其藥物(如奎尼丁、胺碘酮)作用。 Q-T間期縮短見于:高血鈣和洋地黃作用。 |
U波 | U波的方向與T波方向一致,但在胸導聯上全都是直立的。 正常U波<0.1mV,一般不超過T波的一半。 | 低血鉀是U波增高的最重要因素。高血壓、冠心病、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二尖瓣關閉不全時,U波可以倒置。 |
相關知識點
房顫心電圖 | 高鉀血癥心電圖 | 心電圖是什么 | 心電圖st段改變 | 心電圖t波改變 | 心電圖導聯 | 心電圖檢查什么 | 心電圖檢查必要性 | 心電圖什么時候做 | 心電圖怎么做 | 心電圖怎么看 | 心電圖檢查應對措施 | 心電圖檢查注意事項 | 心電圖多少錢 | 動態心電圖 | 正常心電圖 | 心電圖異常 | 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 | 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 | 心電圖檢查 | 心動過速怎么緩解 | 心房顫動心電圖 | 心肌梗塞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