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與感冒是常見病癥,有的時候人們會出現腹瀉與感冒兩種情況,對于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既要選擇腹瀉藥物,又要選擇感冒藥物,在此,大家想了解的是,腹瀉藥和感冒藥可以一起吃嗎?
腹瀉藥和感冒藥可以一起吃嗎
腹瀉藥與感冒藥最好是分開吃,可以間隔一個小時的時間。
目前用于治療腹瀉的藥物包括止瀉藥、抗生素、腸道菌群調節劑等。它們的作用各異。所以,大家在治療時需正確選擇。思密達等藥物的作用只是止瀉,但是,這類藥物治標不治本,癥狀一經消除,就要停止使用,超時服用會造成便秘;氟哌酸等藥物對于細菌性腹瀉是對癥的,但此類廣譜抗生素不可過長時間使用,否則容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重新導致腹瀉;腸道菌群調節劑如整腸生等,對人體有益的活菌進入腸道后,可重建主腸道菌群間的微生態平衡,以治療內源和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腸道感染,但是大劑量使用時也可造成便秘,另外,服用它時應該與抗生素間隔2~4小時。
小兒腹瀉的飲食療法
焦米糊:取適量小米,研末后放入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加適量的水煮成糊狀,涼溫后服下,每日2~3次。焦米糊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能吸附腸道內的腐敗物質,有祛毒止瀉的功效,是寶寶腹瀉的首選食物之一。
蘿卜泥: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成小塊,加水煮爛或者蒸爛,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然后加入煮胡蘿卜的水調勻即可,每5~10克胡蘿卜泥大約加100毫升胡蘿卜水。此法輔助治療嬰幼兒腹瀉效果顯著。
蒸蘋果泥:蒸熟了的蘋果具有很好的止瀉作用,這是因為蘋果中含有果膠、鞣酸,未經加熱的生果膠可軟化大便,起到通便的作用,而煮過的果膠則有吸收細菌和毒素的作用,還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將蘋果洗凈,帶皮切成小片,放入碗中,隔水蒸5分鐘即可,稍稍冷卻后,用勺搗成泥狀即可食用,平均每天吃2~3次。
馬齒莧粥:馬齒莧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作用,對病程較短、大便急迫、便色金黃的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將鮮馬齒莧30克(或干馬齒莧1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
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具有健脾益腎的作用,蓮子亦有補脾止瀉的作用,適用于腹瀉日久、大便中帶有不消化的奶瓣、食物的腹瀉。將30克山藥洗凈去皮,切成薄片或小丁,20克蓮子洗凈后泡2個小時,和100克粳米一起煮粥,早晚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