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了,家長自然是非常擔心的,都希望寶寶的病情能夠盡快好轉,早日恢復健康。因此在寶寶生病期間,做好寶寶體溫的測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家長需要科學地使用體溫計。很多家長并不一定了解體溫計的使用方法,那么,體溫計要夾多長時間?

體溫計要夾多長時間
首先,家長給寶寶測量體溫之前,先確保寶寶處于最佳的測量狀態。和大人一樣,寶寶的體溫并不是不變的,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寶寶的體溫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洗澡、進食、哭鬧、運動后,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寶寶的體溫也會有所升高。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況良好,并且沒有其它疾病癥狀和體征,通常不用考慮是生病了。

測量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測量的時間。使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腋下體溫,應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將水銀頭放在腋窩中間,用手臂把溫度計夾住。如腋下有汗要擦干,5分鐘后取出體溫表查看。如果是測量肛溫,肛門測溫要使用肛表。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在肛表頭上抹一點石蠟油或食用油,讓孩子側躺在膝上,將表從肛門輕輕插入2-2.5cm,3分鐘后拿出,用紙巾擦干凈,看體溫。如果使用頸部測溫法,在孩子熟睡時將體溫計放在脖子下面,緊貼皮膚,輕輕夾住,如有汗液要先擦干,過5分鐘檢視體溫。
掌握科學的測量方法以及測量時間對測量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不能忽視。另外,家長需要注意的是,5歲以下的孩子,不推薦測量口腔和直腸溫度,因為孩子太小,體溫計放在嘴里易被咬破,不僅會扎傷孩子,泄露的水銀對孩子傷害也非常大;測直腸溫度時,用力的輕重及插入的深淺都不好掌握,也比較危險。
如何選擇體溫計
如今市面上的體溫計種類繁多,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選擇。

市面上的體溫計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和紅外體溫計。玻璃體溫計利用感溫液在感溫泡與毛細管內熱膨脹作用來測量人體溫度,體溫計冷卻時感溫液柱不下降,保持所測體溫值。玻璃體優點為誤差一般不超過±0.15℃,穩定性好。缺點是測量時間較長,讀數相對困難,易破碎,且一旦破碎,里面的水銀流淌出來會污染環境。
電子體溫計是利用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再將電流信號轉換成液晶數字顯示溫度,同樣能保持被測溫度的最高值。子體溫計使用方便,測量時間短,1分鐘左右就能出結果,比較適合愛動的孩子。但這類產品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需要經常校準。對于不能做到這一點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掌握好用這個體溫計量出的基礎體溫,比如,孩子的正常體溫是36.5攝氏度,但用電子體溫計基礎體溫變成了37攝氏度,那么每天只要孩子不超過這個溫度就都是正常。
紅外體溫計是利用紅外輻射交換測量溫度的,主要有:紅外耳式體溫計(以下簡稱“耳溫計”)、紅外體表溫度計和紅外篩選儀。紅外體溫計測溫時間短,溫度讀取方便,但受測量方式、被測皮膚表面狀態等影響較大。如耳溫計測溫時,探頭插入耳道的方式對測溫結果有影響。
各種體溫計各有優缺點,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體溫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