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得不承認越來越多的兒童很容易有一些發燒的癥狀,還有一部分兒童,看似身體健康,實則卻隱藏著很多潛在的發燒的隱患,那么兒童發燒是要吃退燒藥,還是要去醫院打針呢,兒童退燒藥多長時間見效呢?

兒童退燒藥多長時間見效
現在兒童可以用的退熱劑大多在1-2小時退熱,維持4-6小時,體溫可反彈,給寶寶多喝水,急性期一般發熱次數頻繁,到恢復期就會好一些。
小兒發熱在兒科極為常見,而造成發熱的原因極為復雜,然而一些家長在遇到小兒發熱時因急于求成,往往給小兒服用大劑量的退熱藥,有時甚至超過藥物的用量;還有的家長交替使用幾種退熱藥,由此而引起許多不良后果。事實上,在小兒出現發熱時,家長既不要驚慌,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應先掌握小兒的體溫,再根據具體情況用藥。
首先,家長要對小兒的體溫變化有所了解。正常情況下,小兒的體溫是在一定的范圍中波動。肛溫為36.5℃~37.5℃,腋下溫度為36℃~37℃,傍晚時體溫較清晨時高,哭鬧、飲食過多以及運動后都可影響體溫使之稍有增高。尤其對于新生兒第一周、小嬰兒,由于其體溫調節功能未成熟,外界氣溫、哭鬧、喂奶、衣服的厚薄等均能引起體溫波動。當肛溫超過37.8℃或腋下溫度超過37.4℃時,方認為發熱。

其次,發熱是許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外部表現,是人體對致病因素的自衛性反應,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積極方面講,它可以加快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促使白細胞增多,促進抗體的生成及肝臟的解毒能力等,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從消極方面講,發熱能使小兒神經興奮性增高,出現煩躁、哭鬧,容易導致3歲以下嬰幼兒抽風;過高熱(持續40℃以上)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甚至出現昏迷。
因此,當小兒發熱時,需要盡快明確診斷,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在治療的同時,如果患兒體溫超過38℃時,先進行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無效時再考慮用解熱藥,猴棗散適合高熱的服用。
退燒藥哪種較好
1、布洛芬混懸液,就是我們俗稱:美林。是目前最常用的退燒藥,其副作用相對對乙酰氨基酚要小。在感冒藥中極少包含布洛芬成分,若服用布洛芬進行退燒,會處于正常藥物劑量范圍,可避免藥物過量。

2、對乙酰氨基酚是療效顯著,副作用小,多數的小兒復方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所以在服用本品退燒時應禁止同時服用具有該成分的小兒感冒藥,避免重復給藥,藥物過量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無論是1個月寶寶還是大點1-3歲的寶寶都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