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是人們身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由于維生素的類型是很多的,不同的維生素對身體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維生素B6是人們很熟悉的元素,一旦身體中缺少了要及時進行補充,那么缺少維生素b6該如何食補?
缺少維生素b6該如何食補
維生素B6包括三種物質,即吡多醇、吡多醛和吡多胺。它參與構成多種酶的輔酶,與蛋白質、脂肪、糖代謝相關,對神經、皮膚及血液的活動極為重要。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蛋黃、瘦肉類、魚類、豆類、白菜、雞肉、馬鈴薯、葵花子、油梨、香蕉、啤酒酵母、小麥麩、麥芽、動物肝臟與腎臟、糙米、燕麥、胡桃等。這些都是含維生素b6比較多的食物,而且所含的維生素b6也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很廣泛,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類、全谷類產品(特別是小麥)、蔬菜和堅果類中含量較高。動物性來源的食物中維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優于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在動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來自于肉類、家禽、魚,馬鈴薯、甜薯、蔬菜中。
各種食物中每100g可食部份含維生素B6量如下:酵母粉3.67mg,脫脂米糠2.91mg,白米2.79mg,胡麻粕1.25mg,吉士0.8~0.04mg,胡蘿卜0.7mg,魚類0.45mg,全麥抽取物0.4~0.7mg,肉類0.3~0.08mg,牛奶0.3~0.03mg,蛋0.25mg,菠菜0.22mg,甘藷0.14~0.23mg,豌豆0.16mg,黃豆0.1mg,橘子0.05mg。
維生素b6缺乏病癥狀
維生素B6又稱吡哆醇,是禽體重要輔酶,家禽不能合成維生素B6,必須從飼料中攝取。當人體缺乏維生素B6時常伴有其他水溶性維生素的缺乏,尤其是維生素B族的缺乏,可表現為皮炎、舌炎、唇炎和口腔炎。食欲下降、骨短粗和神經癥狀為特征的營養代謝病。
維生素B6在生物組織內以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種形式存在,在體內吡哆醛與吡哆胺可互相轉化,腸道細菌可合成一部分維生素B6,所以一般不會發生維生素B6缺乏,引起缺乏的原因有需要量增加、生物利用或代謝受干擾,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懷孕、受電離輻射、高溫環境下生活工作、尿毒癥、肝病、慢性酒精中毒等。一般成人維生素B6供給量為2mg/d。
眼、鼻兩側脂溢性皮炎樣改變,并可擴展至口周、面部、前額、耳后、陰囊和會陰,在乳房下和潮濕部位可有皮膚擦爛。前臂和膝部色素沉著,前額痤瘡樣損害,并有唇炎、舌炎、口腔炎和舌乳頭肥大。患者免疫力降低,易發生感染,尤為泌尿生殖系統感染。亦可發生小細胞低血素性貧血和巨成紅細胞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