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出生后,人們對寶寶的一切都是很珍惜的,而且也會把寶寶的東西進行改造保留下來,未來可以給寶寶做個禮物,對于寶寶的毛發往往人們會考慮拿來做毛筆,也會考慮自己動手做,那么如何做胎毛筆?
如何做胎毛筆
1、筆料:主要是將胎毛按長短、粗細、色澤、有鋒或無鋒等不同進行分類。
2、水盆:又稱水作工。筆工將浸在水盆中的胎毛理順,帶濕剔除不適合做筆的雜毛、絨毛、無鋒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筆頭。它是胎毛筆工藝最復雜、最關鍵的工序之一。水盆工序中還有一個將毛脫脂的過程。一是用石灰水將胎毛根部脫脂,而筆毛鋒尖的脫脂則用較長時日的“日曬夜露法”,不使劇變損傷鋒穎,這也是胎毛筆工藝的獨到之處。
3、結頭: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的筆頭,送到這一道工序進行結扎。然后用溶化的松香滴于筆頭根部,使筆毛不易脫落。
4、蒲墩:精選筆管的工序。在逐根的挑選中,把乾裂、蟲蛀、皮色蒼老、粗細不勻的筆管剔除,并按筆的各個品種規格要求,分類選出色澤、粗細、桿長一致的筆管。
5、裝套: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裝筆頭,將經精選的筆管進行挖孔,把結扎好的筆頭安裝其中。二是為裝好的筆配制筆帽。
6、鑲嵌:屬于對某個種類毛筆的筆管進行裝飾的工序。此類筆一般用湘妃竹、鳳眼竹以及象牙、紅木、檀木等材料為筆的主桿,再用牛角(后起還用有機玻璃)進行鑲嵌,使筆管造型更美觀。其中分鑲頭(筆頭端)和鑲尾(筆尾端)兩種。
7、擇筆:又稱為修筆。是胎毛筆工藝中的關鍵技術環節。擇筆是對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胎毛筆進行最后檢驗并修整的工序,要將影響內在和外觀質量的胎毛剔除,并將筆頭整形,最終達到尖、齊、圓、健的品質要求。
8、刻字:在筆桿上刻上寶寶的名字和出生日期,祝福詞等等。
胎毛筆的歷史悠久
胎毛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利用寶寶離開母體后第一次剪下的頭發制成。胎毛筆是毛筆的一種,以初生嬰孩第一次剪下來的頭發制成,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子女制筆以作紀念。相傳古時一書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筆為文,竟高中狀元,故又稱狀元筆。胎毛筆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
古人認為,胎毛是嬰兒離開娘胎后一生當中第一次剪下的頭發,具有先天之靈氣,是非常珍貴也是最具有珍藏價值的物品。將胎毛制成胎毛筆是很好的儲存和發揮胎毛意義的事。胎毛筆不僅可以作為紀念,還可以辟邪。不僅可以作為今后定情結發之禮,還也可做傳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