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出生后毛發的生長情況不同,而且到了一定的時間后,寶寶的頭發也會越長越長,寶寶的頭發要剪掉一些,人們為了給寶寶的頭發做個紀念,往往會選擇把頭發拿去做毛筆,那么什么時候做胎毛筆?
什么時候做胎毛筆
剃胎毛這個習慣還能追溯到舊時代的漢族育兒風俗來說,當男孩出生到24天,女孩20天或者是一個月的時候,要在產房內舉行理發儀式,就老一輩人的說法來看的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寶寶長大后能變得聰明還有長大后能夠當官。剃下的胎毛需要制作成胎毛筆作為珍藏。
胎毛筆是毛筆的一種,以初生嬰孩第一次剪下來的頭發制成,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子女制筆以作紀念,胎毛筆分為筆頭筆桿這兩部分組成,筆桿分類也很多的,常見的有檀木、骨質、玉石、小葉檀、景泰藍、牛角等。根據筆桿的材質不同價格也不會不同,比如:行業中用塑料代替牛角,用普通木頭代替檀木,用合成塑料代替骨質等等,筆桿好壞參差不齊,制筆工序偷工減料,都決定胎毛筆的價格。
木質筆桿怕蟲蛀,牛角筆桿怕變形,骨質筆桿怕變色,景泰藍筆桿怕氧化等等因素都是目前胎毛紀念品很難突破的難題。比如臺灣等國家在中國大陸一直尋找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企業,上海東方貝比胎毛制作中心他們將以上問題進行逐一攻破,并聯合臺灣廠家共同研發大大降低了科研資金,所以普通老百姓想做一支世世代代流傳的珍貴胎毛筆是可以實現的了。
胎毛筆的意義
胎毛筆為何又稱狀元筆,傳說有一戶很窮的人家,兒子要上京考試沒錢買筆,只好將他的初生胎毛編制成筆讓他上京考試,結果一舉中狀元,所以胎毛筆則又稱為“狀元筆”。每個寶寶的降生,母親都寄予厚望與祝福,希望寶寶平安健康、成家立業、飛黃騰達,因而就有許多慶賀新生寶寶的傳統禮俗:
剃頭:為初生寶寶剃理胎毛,是古代特有習俗,愿他從頭開始,一生圓滿。
去霉:理發后接著為寶寶剃除眉毛,去除霉運,祭祖禮儀時,表尊敬之意。
吉兆:理發后用紅蛋于頭頂滾三圈,取意鴻運當頭,愿平步青去,有好姻緣。
健壯:理發后為寶寶洗澡,于澡盆中放入石頭兩個,身體健康,壯如硬石。
聰明:同時擺放蔥兩根,取與“聰”同音,愿寶寶聰明過人,智慧不凡。
富貴:再放置金鎖片一個與銅錢六枚,愿寶寶吉祥如意,大富大貴。
傳承:剃理之胎毛,由父母擇以具有保存價值之筆桿制作成為寶寶開運辟邪,愿寶寶平安長大,飛黃騰達。每項儀式和禮俗都蘊含著父母對寶寶無盡的期許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