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里面的故事跨越了國界,穿越不同的文化背景,透過圖畫與文字,讓孩子進入不同的世界,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聯想,擴大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那么,該如何為孩子挑選繪本呢?要著重故事和圖畫兩個方面。

如何為孩子挑選繪本
孩子在閱讀故事的時候,那些溫馨、平凡的小故事往往對孩子的觸動更深。通過親子閱讀,家長更容易與孩子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在閱讀過程中,家長不應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也不應是權威的講述者和評判者,而是平等的參與者。當然所選擇的繪本既能夠讓孩子感興趣又能夠讓家長感興趣。像《卡羅琳經典繪本?愛與成長系列》,作者全新的構思下我們看到喜歡《愛跳舞的小刺猬》、《落葉的煩惱》、《跟我一起動耳朵》。

如何為孩子挑選繪本?優(yōu)秀繪本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具體分析:
第一,在故事內容方面,故事的取材要貼近孩子的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但要有一些異于常態(tài)、常理、常情的變化,使兒童感覺到熟悉而奇特、新穎而有趣。故事的情節(jié)必須是簡單而清楚的描述,讓孩子想知道接著發(fā)生什么。《落葉的煩惱》中善良的小松鼠:秋天了,樹葉變了顏色,黃色的、橙色的、綠色的、棕色的,所有的葉子都慢慢飄落……小松鼠覺得大樹生病了,所以要和妹妹一起,幫大樹把葉子粘回去……故事簡單并不離奇,但是,不缺乏創(chuàng)意。
第二,圖畫要富有視覺美,要恰當地運用色彩特指,比如在《愛跳舞的小刺猬》一直夢想跳舞的小刺猬, 扭轉加回旋,單腳雙腳跳這邊到那邊,那邊又這邊,旋轉到眩暈。蝴蝶們正沐浴著陽光翩然起舞,哈麗雅特也忍不住跟著旋轉跳舞。可是蝴蝶們拒絕和她一起跳舞,因為蝴蝶只能和蝴蝶跳……傷心的哈麗雅特,在好朋友的安慰下,又重新快樂的跳起舞!色彩基調很溫暖,優(yōu)雅的小刺猬翩翩起舞。這樣故事中的形象才會更鮮明,也更能激發(fā)孩子閱讀的欲望。畫面的構圖也是營造故事視覺美的一個重要手段。高低對比關系以及散點構圖等,能在視覺上引起愉悅,使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上,增進孩子對故事的理解。
如何為孩子選擇英語繪本
對于初學英語的幼兒而言,由于所學的詞匯不多,大人們在挑選繪本時,除了考慮幼兒的語言程度及心智成熟度外,以下是在選擇英語繪本時可參考的要點:

1、插圖豐富
圖多于字的繪本很適合初學英語的幼兒,例如:Good Night, Gorilla(Peggy Rathmann, 1996, Scholastic)、No, David! (David Shannon, 2001, Scholastic)。透過繪本圖文相輔的特性,當幼兒無法了解其文字時,亦可從具象的插圖中了解故事的演變,不需要老師再以母語來解釋說明。
2、耳熟能詳的故事
一般傳統(tǒng)童話故事,例如:The Three Little Pigs、Little Red Riding hood等,大部分的幼兒已相當熟悉其故事內容,經由英語描述后,幼兒可以更容易進入故事的情節(jié)及發(fā)展,使語言內化,達到學習效果。
3、易于預測情節(jié)發(fā)展
幼兒透過可猜測的劇情,活用所學的語言,例如:Monkey Puzzle (Julia Donaldson & Axel Scheffler, 2000, Koala Books),它描述一只小猴子走丟了要找媽媽,好心的蝴蝶來幫忙,猴子告訴蝴蝶:“My mom is bigger than me。”,蝴蝶想了一下,便說:“Bigger than you? Come with me, little monkey, come…”老師便可以引導幼兒猜猜看蝴蝶會帶牠去找那種動物,而每次的猜測都讓幼兒非常興奮,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幼兒,更聚精會神的聆聽故事,想知道故事發(fā)展是否和自己猜測的一樣。
4、句型不斷重復
幼兒可從故事中不斷重復的句子,自然而然精熟新的句型,進而將句型活用于生活中。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Eric Carle & Martin, Jr. B.,1983, Puffin Books)中就重復 …, …what do you see? I see …looking at me.這個句型。幼兒不但可學會句型,也學到動物及顏色。
5、充滿韻律
藉由押韻、富有節(jié)奏的韻文特性,使故事容易朗讀,幼兒更容易了解英語的韻文特色,熟練英文發(fā)音的方式,使聽故事像唱游般有趣活潑。例如:Silly Sally(Wood, A. 1992, Scholastic)、Tumble Bumble (Bond, F.,1997, Scholastic)等。
6、歌謠節(jié)奏
有些英文傳統(tǒng)兒歌、韻文都已制作做成可翻閱的繪本形式,老師除了教唱歌曲外,亦可以透過耳熟能詳的歌謠曲調,讓幼兒了解歌曲中故事的發(fā)展。例如:Old McDonald Had a Farm、Five Little Monkeys等。
7、認知型的繪本
這類繪本筆者稱之為“合訂成書的閃示卡”。通常是以主題定書名,故事的內容每頁皆以一個單字或相同的句型呈現,讓幼兒很容易了解,也非常適合根據相同的主題進行“繪本DIY”的創(chuàng)作。例如:以學校為主題,幼兒將可見到的學校事物繪制成一頁的圖,接著再訂制成書。句型的運用包括:This is my…… I see……或簡單的單字亦可。例如:School (Gay Su Pinnell, illustrated by Peggy Tagel 2000, Scholastic)書中內容就只有I see crayons. I see books……等學校的物品,便可以請幼兒如法炮制一本書。
8、好玩有趣
有些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吸引幼兒的目光,或者一聽到有些書名,幼兒都會豎起耳朵聚精會神地聆聽,專心參與學習。例如:Dont Eat the Teacher!及Mommy Doesnt Know My Name (Suzanne Williams, 1990,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有些“翻翻書”(Flap book)例如:Chicken Licken (Jonathan Allen, 1996, Voyager Books)非常吸引幼兒,使用這類型的書在進行教學時,幼兒們通常都非常專心地聆聽,因為只有上課最認真的幼兒,才可以到講臺上翻開老師手中繪本的結局。
9、大書
書本開數夠大,老師在臺上講故事時,全班都能看見故事中的插圖,讓繪本圖文相輔的特性發(fā)揮,幼兒也才不會為了爭看插圖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目前坊間的暢銷繪本一般都有出版繪本大書,方便老師于教學時使用。
10、外圍相關產品豐富
有些暢銷繪本會衍生出相關的外圍影音產品,除了有聲的錄音帶外,甚至有動畫錄像帶、故事玩偶及學習手冊。例如:大師級作家Eric Carle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Eric Carle, 1969, Scholastic), 外圍產品相當齊全,包括:故事朗讀錄音帶、大書、DIY的學習手冊、毛毛蟲玩偶及動畫卡通等一應俱全,適合剛接觸繪本教學的老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