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脫位的飲食
收藏髖關節脫位是一種較常見的髖關節畸形,多數為部分或少數全部股骨頭脫出髖臼。病變累及髖臼、股骨頭、關節囊和髖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患了髖關節脫位的患者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活血祛瘀通絡、逐血利濕的食物,那樣將會對病情有明顯的好處。
1、炒油菜莧
組成:油菜莧250克。
用法:油菜莧洗凈,切成小段,菜油起油鍋,將油菜莧炒熟,加少許精鹽、味精,分次食用,每日2次,連續1周。
功效:活血祛瘀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后早期,腫脹明顯不退者。
2、赤小豆竹筍湯
組成:赤小豆100克,綠豆100克,竹筍30克。
用法:將赤小豆、綠豆、嫩竹筍分別洗凈,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文火煮20分鐘,分次食用,連服1周。
功效:消腫活血,逐血利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后早期,局部腫脹明顯,瘀塊不退者。
3、薤白鯽魚湯
組成:鯽魚1條,薤白25克。
用法:鯽魚活殺,去鰓、內臟等,洗凈,油鍋煎至魚背微黃,加清水500毫升;薤白洗凈,紗布包扎,同置鍋中,急火煮開3分鐘,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改文火煮20分鐘,去薤白,食魚及湯,連續1周。
功效:消腫行氣活血,利水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后早期,關節部脹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者。
4、韭菜炒佛手
組成:韭菜250克,佛手200克。
用法:韭菜洗凈,切成小段;佛手洗凈,切成小片。油鍋燒熱, 將韭菜、佛手同置鍋內,熱炒炒熟,分次食用,連續10天。
功效:行氣止痛,溫經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中期,關節仍腫脹,活動不利者。
網友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