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使用筷子可以健腦益智。心急的媽媽總想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讓寶寶掌握很多的生活技能,可是寶寶如果太小的話,是不適合使用筷子的,硬逼的話不僅學不會,還會打擊寶寶的積極性。那寶寶幾歲開始用筷子呢?媽媽應該怎么引導寶寶正確使用筷子呢?

寶寶幾歲開始用筷子
國內曾有學者調查過50個不同層次家庭72名子女,讓家長們回憶其子女用筷子進餐開始時間的早晚。統計發現,使用筷子進餐時間越早的孩子,其智商和動手能力均優于其他的孩子。在日本,學習使用筷子很早就成為了一種幼教措施,而且還規定每年8月4日為“筷子節”。
用筷子夾菜這一動作,要牽動腕、肩及肘多個關節,多塊肌肉參加,不僅是5個手指的簡單屈伸。手部的精細協調動作雖然有助于大腦的發育,但太小的孩子大腦發育未達到一定水平,不能完成這一動作。一般來說,寶寶可從3歲左右練習用筷子吃飯。如果過早逼寶寶用筷子,不但不能學會,反因動作不協調把飯碗弄翻,飯菜弄撒。如果家長不夠耐心,責罵寶寶,反會弄巧成拙,挫傷寶寶。

對年齡太小的寶寶,不妨為寶寶準備一套包含湯匙、叉子、筷子的餐具,讓寶寶在平常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用寶寶自己想用的餐具來練習進餐。剛開始時,寶寶使用任何一種餐具,用哪種方法都無所謂。但從三歲之后,在每次進餐時,父母就要留意讓寶寶以正確的方法拿餐具。如果吃到一半而換手或變成抓筷子的情形,無須特意提醒,只要每天反復不斷地教導寶寶正確的拿法,慢慢地等寶寶記清楚以后,就可以拿得很好了。
寶寶使用筷子的好處
筷子是我國的傳統餐具。對于孩子來說,學習使用筷子不僅僅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而且事關其身體和智力發育。那么使用筷子到底能給寶寶帶來哪些好處呢?
1、促進視覺發育
其實在使用筷子夾食物之前,離不開眼睛的視覺定位,即兩眼注視同一目標,再將它們分別所得的物像融合成一個單一具三維空間完整的像。這一過程看似簡單,但需要兩眼外肌的平衡協調,視網膜黃斑中心凹有共同的視覺方向,以及大腦皮層中樞對成像的完善的融合機制,絕非一日之功!因此,經常使用筷子能促進視覺的發育,對于預防斜視和弱視都是大有幫助的!

2、健腦益智
使用筷子需要依賴手部的精細動作和眼睛的視覺定位,但更離不開腦部通過神經反射,對它們的調節和修正,此即手腦和眼腦反射。從大腦皮層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眼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他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肋于大腦的發育,從而起到健腦益智的作用。
一般孩子到了2-3歲,就喜歡模仿大人用筷子吃飯,有拿筷子的要求,這時父母就應當因勢利導,讓他們學習用筷子進餐。對初學用筷的小孩來說,用毛竹筷為宜,一是四方形的筷子夾住東西后不容易滑掉,二是無色無毒。初學時,先讓小孩夾一些較大的、容易夾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來,家長也不要責怪。應給予必要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