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的檢查
收藏一、實驗室檢查
1.周圍血象檢查 可發現某些貧血、感染及某些惡性疾病。
2.尿液檢查 可發現腎盂腎炎、腎小管病、腎功能不全及尿崩癥等。
3.大便檢查 可檢出腸道細菌、寄生蟲感染和消化道慢性出血性等疾病。
4.結核菌素試驗 對診斷小兒結核病有重要意義。
5.血沉 血沉增快提示結締組織病以及慢性感染等。
6.血生化檢查 有助于了解肝腎功能。
7.X線攝片 X線攝片可了解骨齡是否正常,肺部有無結核感染,在頭顱片中還可看到蝶鞍改變。
8.骨髓細胞學檢查 可以明確血液系統疾病及先天代謝性疾病等。
二、體格檢查
一個人的營養狀況可由多種方法測定。一種是測量身高和體重,并與標準表對照。另一種方法是計算身體質量指數,即體重(kg)除以身高(M2)的值。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在20~25之間為正常。另外,一種評估營養狀況的方法是測量皮褶厚度,常常在上臂后份肱三頭肌處測量,將皮褶從上臂拉起測量脂肪層厚度,一般用卡尺測量。皮下脂肪占人體脂肪總量的50%,所以它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營養狀況。一般來說,男性皮褶厚度12mm左右,女性25mm左右為正常值。還有一種評估方法是測量左上臂的周徑,它可以反映身體骨髂肌的狀況,從而估計營養狀況。
三、診斷
根據小兒的年齡,喂養情況,體重下降,皮下脂肪減少,全身各系統功能紊亂及其他營養素缺乏的癥狀和體征,診斷并不困難,確診后還需進一步檢查,以作出病因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