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的癥狀
收藏一、急性腸套疊:多有腹痛、嘔吐、便血、腫塊及全身情況的改變。
二、慢性腸套疊:多發生于成人,癥狀頗不典型,83%~92%具有導致腸套疊的器質性病變。其病程發展緩慢,表現為慢性、間歇性、不全性梗阻,癥狀出現數天、數月~1年以上,最后可逐漸發展為急性完全性梗阻。初發為反復出現腸道炎癥及腸道功能紊亂癥狀,腹痛并伴有惡心和嘔吐,大便中可有少量的黏液和血液,也可完全正常。腹部腫塊在疼痛發作時可出現或變硬,并可見到腸型,疼痛間歇期恢復原狀,若套疊自行復位,則腹塊可完全消失。
三、亞急性腸套疊:典型的痙攣性腹痛,腹塊和黏液血便不顯著,病初有腸道功能紊亂的表現。臨床常見于較大兒童或成人發生的腸套疊。此外,胃切除手術后空腸胃套疊都有上腹部疼痛,早期嘔吐膽汁或胃引流量增多。一般手術后并發小腸套疊,可有腹脹、腹痛、腹塊,少數有黏液血便,大多發生在術后2周內,多呈亞急性型,后期慢性復發型較少見。
1、兒童腸套疊:2歲以下的兒童突然發生的陣發性劇烈腹痛,陣發性哭鬧不安伴嘔吐、果醬樣血便,可疑為本病。腹部檢查可于臍右上方捫及臘腸樣、光滑、活動較好有一定壓痛的包塊;肛門指診指套上有血跡,有助于診斷。空氣或鋇灌腸X線檢查,可見套疊頭部之腫塊影和呈杯口形的充盈缺損,可明確診斷。
2、成人腸套疊:40~60歲成人,遇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本病:①突發腹部絞痛,伴有可消散的腹部包塊;②不明原因和反復發作的不完全性腸梗阻;③急腹癥病人伴有腹部包塊或黏液便、黏液性血便;④腹部手術或外傷后恢復期出現慢性腸梗阻。對癥狀、體征不典型的可疑病人,X線檢查有較大的診斷價值。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查則對回結型和結結型腸套疊具有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