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的嬰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身體需要的營養多,但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神經系統對腸胃的調節功能差,一旦進食過量、進食了不當的食物或者受涼,都會導致嬰兒腹瀉。此外,一些常見的疾病也是嬰兒腹瀉的誘因。嬰兒腹瀉常見原因如下:
1、喂養過量或喂養次數過多。有些家長害怕嬰兒吸收的營養不足,拼命給寶寶喂食。進食量增大了,但嬰兒的消化能力弱,進食的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就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而腹瀉。
2、饑餓。饑餓也會使嬰兒腹瀉。如果家長喂養不定時,會使寶寶的胃腸道不能定時分泌消化液,從而降低機體功能,引起腹瀉。
3、食物和餐具污染。這也是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食物和奶瓶消毒不完全,嬰兒吃了帶有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引起腹瀉。
4、進食了涼的飲料或食物。夏天天熱,有些家長用涼水給寶寶沖奶粉,或者給寶寶喂涼的飲料,都會使寶寶的胃腸道負擔加重,導致腹瀉。
5、嬰兒感冒,或者有肺炎、腦膜炎、敗血癥等疾病時,也會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腹瀉癥狀。
6、病毒感染,只要以輪狀病毒最常見,還有細菌、真菌、寄生蟲等。這些病毒感染腸道后就會引起嬰兒腹瀉。如果是病毒感染的話,寶寶腹瀉的同時,還會伴有發熱。
7、寄生蟲感染。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
8、過敏。如牛奶過敏也會導致嬰兒腹瀉,有時候還能引起嘔吐。
9、藥物因素。如抗生素等藥物有可能會導致嬰兒腹瀉。如果寶寶在抗生素治療期間或治療后發生腹瀉,可能與藥物有關。告訴醫生,看看是否可以換用其他藥物或療法。
10、長牙。有些寶寶長牙期間也會發燒低燒并且出現腹瀉。但此種腹瀉家長不必過分擔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的腹瀉癥狀會隨著寶寶牙齒的萌出而慢慢好轉,并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嬰兒腹瀉一般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同時寶寶還可能會出現其它病癥。不同原因導致的嬰兒腹瀉其癥狀表現也不一:
1、生理性稀便導致的嬰兒腹瀉: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排便次數會較多,每天可以排便7-8次,甚至10-12次,而且便便都會比較稀。如果寶寶精神好,吃奶量也大,體重增長正常,爸媽就不用擔心。
2、喂養不當導致的嬰兒腹瀉:大便含泡沫,帶有酸味或腐爛,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嘔吐、哭鬧。
3、奶粉過敏導致的嬰兒腹瀉:給寶寶喂食牛奶或奶粉后,寶寶有難治性、非感染性腹瀉超過2周,便便混有黏液和血絲,伴隨皮膚濕疹、蕁麻疹、氣喘等癥狀。
4、患感冒導致的嬰兒腹瀉:寶寶腹瀉并有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癥狀出現。
5、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的嬰兒腹瀉:寶寶的便便呈黃稀水樣或蛋花湯樣、量多、沒有膿血,家長應考慮是輪狀病毒感染。如果大便含黏液膿血,并且寶寶出現嘔吐和發熱癥狀,應考慮細菌性腸炎。
除此之外,嬰兒腹瀉根據其輕重程度也有不同表現:
1、輕度腹瀉:寶寶每天大便5-8次,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并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
2、中度腹瀉:寶寶每天大便10次作用,大便呈稀水狀、氣味酸且臭,寶寶可能會出現中度發燒癥狀。
3、重度腹瀉:寶寶腹瀉頻繁,每天大便10-15次甚至更多,大便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寶寶表現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唇干燥等。部分患兒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癥狀。
家長應根據寶寶腹瀉癥狀判斷病情程度,若寶寶屬于重度腹瀉,應馬上到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出現腹瀉癥狀后,家長需要判斷寶寶是屬于哪種原因導致的腹瀉,并根據病因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
1、飲食療法
堅持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和抵抗力分子,是寶寶最佳的食物。若患兒不是母乳喂養,可用患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若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上或已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則可以給些米粥或其他淀粉混合食物,有條件者可加些蔬菜、魚或肉末,每次喂飯可加些植物油。
對于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家長可以給些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以補充鉀;喂新鮮制作的食物,這些食物要很好地烹制、研磨或搗碎;鼓勵患兒進食,注意少食多餐,不要進食過量,每日至少喂6次;腹瀉停止后繼續給患兒喂上述食物,且在腹瀉停止后兩周內每天至少加餐一次直至寶寶體重恢復正常。
2、藥物治療
若寶寶腹瀉情況嚴重,家長可以給寶寶吃一些藥物來治療腹瀉。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黏膜保護劑。常用的藥有思密達、健兒止瀉顆粒、必奇。服用這類藥要注意用法,一是空腹服用,二要強調濃度?崭故侵缸詈米寣殞氃趦刹椭g服用,已水摻和要根據藥物說明。
微生態制劑。常用得人藥有乳酸菌素顆粒、乳酸菌素片。這類藥不能用熱水送服,因為這些藥是活菌制劑。這類藥主要是調理,比如寶寶單純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可服用,但療程長。
抗生素類。這類藥品種很多,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濫用現象很普遍,家長記住不能重復應用、不規律用藥等。
3、家庭護理
家長需要給患兒及時補充水分,預防和糾正脫水。尤其是對急性水樣便腹瀉的病兒,家長需給患兒喂更多的液體以預防脫水。由于腹瀉的危害是因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而造成的,因而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是必須的,父母可給小兒喂各種方便的、小兒可接受的、有效的液體,如母乳、牛奶、酸奶、米湯、稀粥、菜湯、白開水等以及口服補液鹽(0RS)等。
嬰兒腹瀉一般不算重大疾病,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治療護理讓寶寶康復。但如果寶寶腹瀉嚴重并出現大便帶血、頻繁嘔吐、不能正常飲食、發燒等癥狀時,就需要馬上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嬰兒腹瀉大多是由于不當飲食引起,在嬰兒出現病癥后,家長需要給寶寶進行飲食調理。吃母乳的寶寶應繼續以母乳為主食,若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家長可以做這些食物給寶寶吃:
1、稀飯。當寶寶拉肚子時,多給寶寶喝稀飯,既容易消化,又有營養。寶寶拉肚子時不要吃過硬的食物。在熬稀飯時要熬的爛一些比較好。
2、軟面條。當寶寶拉肚子情況出現好轉時,可以給寶寶煮些爛乎的面條,適當加一些青菜。這樣能進一步給寶寶補充營養,寶寶吃了也比較好消化。
3、煮蘋果。煮透的蘋果有收斂的作用,每天給寶寶吃一個,有助于緩解寶寶拉肚子的情況。煮蘋果時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這樣寶寶比較喜歡吃。
4、焦米湯: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后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熱,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5、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
6、姜茶。當寶寶肚子受涼引起拉肚子時,可以給寶寶熬制些姜茶,要把姜切成碎末,煮開水后放入姜末,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給寶寶喝一些能緩解寶寶拉肚子的癥狀。
7、山楂麥芽水。當寶寶因消化不良引起拉肚子時,可以給寶寶煮些山楂麥芽水喝,效果不錯,麥芽要選用炒熟的,山楂3-5個就可以了。再加上些紅糖比較好。
8、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后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并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
9、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卜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
嬰兒出現腹瀉后,家長最好先停止給寶寶喂食,弄清楚病因后再給寶寶吃一些對病情康復有益的食物。需要注意一些刺激性、油膩的食物不要給寶寶吃,以免病情加重。
嬰兒腹瀉,若家長不知道是何種原因導致的腹瀉,或是不知道寶寶的病情如何、該如何治療,最好先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腹瀉的相關檢查:
1、糞便檢查
家長要將寶寶新鮮的糞便及時送檢,當檢查結果為陰性時,應多次送糞便培養。以下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嬰兒腹瀉的檢查標準:
消化不良:糞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結腸性腹瀉: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
真菌性腸炎:糞便可見真菌抱子及菌絲。
腸炎:糞便含白細胞及偶見紅細胞及吞噬細胞。
原蟲、寄生蟲性腹瀉:排除其他原因,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
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瀉,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
2、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試餐試驗:以面包片牛奶200ml、煮雞蛋1只、干酪50g(含脂肪20g蛋白質30g碳水化合物25g)為標準試餐作刺激劑,進餐后每隔分鐘分別測定血清胃泌素的濃度。
苯甲酰-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口服后,收集6小時尿,測定其排出量。
3、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右旋木糖試驗: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后測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濃度。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
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尿內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于正常。
測定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糞便中肌纖維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糞便中含氮量增加:糖類吸收不良。
蘇丹Ⅲ染色,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寶寶進行結腸鏡檢查、B超、CT或MRI檢查、心電圖、血常規等檢查。提醒家長注意要帶寶寶到正規醫院檢驗科進行檢查。
腹瀉會讓寶寶身體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還會給寶寶帶來各種并發癥,因此,做好腹瀉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家長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衛生:給寶寶提供的奶源應新鮮、清潔,變質的奶水不可以喂給寶寶,不可用涼水沖奶粉,寶寶的奶瓶必須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養:從新生兒期開始最好給寶寶選擇母乳喂養,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喂食母乳能大大減少寶寶腹瀉的發生。
3、預防寶寶上火:因寶寶的脾胃嬌嫩,容易出現胃腸積食和積熱,上火”后易引起腹瀉。因此,給寶寶準備的飲食要清淡,同時乳母也要注意不要進食刺激性的食物。
4、輔食添加不可過早:寶寶在四個月前體內尚不能分泌能消化淀粉的酶,因此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一定不能過早,以免寶寶消化不了食物導致腹瀉。
5、寶寶的用具一定要保持清潔:奶具每日應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后要洗凈,再用時要開水燙一下。寶寶常接觸的玩具等物一定要注意定時清潔消毒。
6、增強體質:平時多帶寶寶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可以給寶寶做做被動操和嬰兒撫觸,促進消化。
7、避免不良刺激:寶寶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8、寶寶患病后要注意護理:寶寶患病后應該減少奶量和食物量。寶寶得病后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喂養時要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寶寶要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的東西。感染性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的藥物治療外,家長要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避免傳給其他人。
做到以上幾點,能大大減少嬰兒腹瀉的幾率,讓寶寶少受病痛困擾。
相關知識點
新生兒白天不睡覺護理要點 | 新生兒白天不睡覺注意事項 | 新生兒拉肚子護理要點 | 新生兒拉肚子注意事項 | 嬰兒打嗝原因 | 寶寶吃奶睡覺原因 | 寶寶睡覺搖頭注意事項 | 新生兒打嗝的癥狀 | 新生兒打嗝注意事項 | 新生兒肚臍護理步驟 | 寶寶體檢項目及最佳檢查時間 | 寶寶體檢注意事項 | 新生兒臍帶護理步驟 | 新生兒臍帶護理的注意事項 | 新生兒肚臍護理的正確做法 | 新生兒肚臍護理注意事項 | 新生兒體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