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的病因
收藏心肌梗塞是成人心源性休克的常見原因。小兒期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常為:先天性心臟病、爆發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癥、心動過速、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梗塞等。 心輸出量降低,微循環障礙、重要臟器血液灌注量不足,是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礎。
心源性休克由七個方面引起的:左室發育不良綜合征等先天性心臟病;嚴重二尖瓣等瓣膜性心臟病;縮窄性心包炎等非瓣膜性梗阻性心臟病;嚴重緩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充盈障礙;心肌收縮功能嚴重受損;心肌收縮功能嚴重受損等引起心肌收縮力和順應性下降 、徼循環障礙、細胞功能障礙。
急性重癥心肌炎可引起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多見于兒童及青年,老年人則較少見,擴張性(充血性)心肌病和心瓣膜病人通常引起慢性充血性心衰,若這些病人出現急性并發癥,如快速心律失常或肺栓塞,則心排量可急劇下降而導致心源性休克,老年人心臟對心率的突然變化適應力較差,特別是當心室率明顯增快時,心室舒張期充盈量減少,心搏量及心臟指數明顯下降,由此引起全身組織及器官的灌注不足,故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性心動過速等快速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臟病患者發生心源性休克的常見誘因,近年心臟手術如瓣膜置換,冠脈旁路手術的適應證已擴大到老年病人,但與青年相比,老年患者手術期并發癥及死亡率較高,低排量綜合征是術后主要并發癥之一,是心源性休克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