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檢查
收藏心肌梗塞一般可以從臨床癥狀中得到初步判斷,患者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適、發汗、虛弱、暈眩、嘔吐、甚至昏迷等癥狀,但小的心肌梗塞往往不易被患者發現,因此癥狀很容易會被忽略而導致患者得不到治療,其結果可以是突然死亡或心力衰竭。因此要進行完整的診斷除了需要看患者的病史,還要結合患者的心電圖和驗血來測定心肌損害。
1、心電圖
心肌梗塞在心電圖中會表現出ST段升高和T波變化。心肌梗塞后往往可以看到受損的心組織特有的Q波。假如ST段不升高的話心肌梗塞則需要通過診斷心酶的水平來確定。
2、驗血
過去要結合病史、心電圖和驗血等檢查,經過全部驗證才能診斷心肌梗塞,不過目前的驗血檢查已經非常可靠,其酶的上升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心肌梗塞的證明了。不過一般情況下還是需要通過心電圖來幫助確定心肌損傷的位置,通過病史來作以后的驗血和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數據。
3、血管造影術
假如患者的心肌梗塞的情況比較嚴重,或者需要干預恢復患者血流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血管造影術。血管造影術是指使用插入患者動脈的導管,鑒別患者受堵塞或狹窄的血管,同時作為治療方法。但是使用血管造影術的經驗要求較高,尤其在緊急狀態下非常困難,不是總可以在數小時內完成,因此一般需要專業的心臟學家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