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20:46:1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到達年齡以后都需要到幼兒園進行學習,在幼兒園升小學前,很多家長會習慣性的給孩子報一些學前班,學前班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而報的學習班,那么孩子有沒有必要上學前班? 孩子有沒有必要上學前班關于是否必要去上學前班,主要是看孩子的實際情況。如果孩子在家里已經通過家長的幫助學習了簡單的知識,比如簡單的拼音,數字等。孩子在家里也很樂意學,那就沒有必要非去上學前班。畢竟學前班的重點是提前教授孩子小學知識,而這些知識在進入小學后,孩子都要學習的。提前教完,有可能孩子會了,將來小學課堂上就會不認真聽講,反而養成不好的習慣。 如果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在家里沒有條件學習到這些簡單的知識,那家長可以根據需要給孩子報名學前班。因為小學馬上切換到課堂模式后,孩子一方面要適應小學生活,一方面面臨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文化知識,很容易手忙腳亂,一開始的基礎打不好,容易導致孩子學習上不自信,以后會出現不愛學習的風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是否報學前班,家長都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可以幫助孩子識字,提高理解能力。上了小學之后,聽說有些孩子根本就讀不懂題目,不知道這道題是讓做什么的,這就是沒有閱讀能力造成的。 在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必不可少。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顯然是更加重要的。而且,不論上不上學前班,都不能讓孩子毫無準備完全零基礎就入學。因此,是否上學前班不能盲目跟風。如果孩子都能做得很好了,就不必上學前班。如果孩子還有的沒做到,家長可以考慮讓孩子上學前班提前適應一下,方便家長觀察孩子不足的地方,督促改正,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孩子輕松愉快地踏入小學時期。 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一、造成孩子厭學、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周圍的世界還未充分的認知,充滿著對各種各樣事物認識的好奇心。然而幼兒園小學化卻讓孩子違背天性,在幼兒園學習各種各樣生硬的知識,應對各種各樣的任務,沒有太多時間玩游戲,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想法。 二、扼殺孩子天性、孩子的天性本是活潑好動的。然而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卻不顧幼兒的天性,強讓孩子按捺住好奇心、好玩性,單調的讓孩子寫字、算數,違背了幼兒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幼兒園小學化的教育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 三、減少孩子內心的幸福感、好奇心重是這一階段孩子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孩子們因為好奇,會積極的去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而這,是使孩子們在童年時期最容易感到幸福的一種狀態。然而幼兒園小學化的教育卻讓這些孩子過早的背負作業的包袱,使孩子的世界被生硬的知識充斥,影響了孩子們探索世界的積極性。而且有成績就有對比,家長們無意識的攀比讓孩子們的生活過早的存在著一個“別人家的小孩”,這將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直接減少孩子內心的幸福感。 四、影響孩子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單方面的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探索世界的天性,忽視了孩子語言能力、邏輯能力、欣賞能力、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將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