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小孩子吃飯時挑三揀四,要么干脆就不吃,長此以往他們會出現營養不良、身體瘦弱、面黃肌瘦等情況。這個小孩子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厭食問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這會讓父母非常擔心,先弄清楚小兒厭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有效預防。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 小兒厭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第一、身體因素:如果小兒患有一些疾病,比如胃腸道系統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等,可能會引發腹瀉或便秘等,進而小兒厭食也容易形成,應該積極查找引發的具體原因。有的孩子體內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某些分泌素不足的話,也容易引發厭食,比如內分泌分泌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不足的時候,孩子也容易厭食。另外,患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結核病、貧血或者是酸中毒等的話,厭食癥也容易出現。 第二、父母因素:很多父母過于溺愛孩子,經常給孩子買一些零食,導致孩子在正點吃飯的時候就不想吃飯了,所以生活飲食不規律,慢慢地就形成了厭食。還有的父母總是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各個方面都好,如孩子做的不好,就開始責罵,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的精神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飲食方面也容易出現厭食等。 第三、孩子的情緒: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對孩子不盡時采取不當的措施,時間久了容易形成神經性厭食,再就是還是在一些不良的情緒狀況下,比如受到驚嚇的時候精神容易不振奮,活動會受到抑制,食欲也會下降。孩子處于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的話,精神狀況不佳,飲食也會變得不規律,時間久了甚至會形成厭食。 小兒厭食癥的癥狀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為主的癥狀。它是一種癥狀,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小兒厭食癥又稱消化功能紊亂(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 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的疾病時,尤其多見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其原發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