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文化中,尊敬長輩和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孩子尊敬長輩的表現主要有尊重長輩的勞動成果、體諒長輩的辛苦、對長輩懂得禮讓等,需要通過后天的教育來教給孩子。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尊敬長輩呢? 如何教育孩子尊敬長輩1.多與老人交流。老年人大多喜歡回憶過去,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所以,沒事的時候,要與老人多交流,不要怕他們嘮叨。與老人說話時,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耳聾(弱聽),則須大聲點;與老人說話時,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家鄉、親人、年輕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 2.對老人態度要和藹。對老人要和藹,要平易,不能把壞情緒帶給老人;不管你遇到什么事,見到老人,臉上也要帶微笑,讓老人能感受到你的親切。 3.家長要為孩子作表率。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言行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首先父母之間要互相尊重。假如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嘴,打架,這樣的長輩是得不到孩子尊敬的。 4.達成共識。祖輩和孩子之間的隔代親是一種自然現象,當發現家中孩子缺少一定的規則,不懂得珍惜,稍有不滿就會發泄到祖輩身上的情況時,父母要主動和祖輩結成家庭教育統一聯盟,就一些孩子應該掌握的規則上達成共識,讓老人理解真正的愛是寬嚴相濟,進行正面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應該怎么教育孩子懂禮貌呢1、以身作則,禮貌待人。對父母來說,正確的做法應該從傾聽孩子開始。也許耐心等待一個小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但卻值得花費時間。你可以俯下身,直視孩子的雙眼,讓他知道你愿意聽他說想說的話。這是教會孩子認真聽你的話的最好辦法。 2、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孩子可以用禮貌的語言來表達對別人的喜愛和尊敬。一旦孩子會說話,就能學會說“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你要讓孩子明白,你愿意在他對你有禮貌的時候答應他的要求,而不喜歡聽到他命令你。 同樣,以身作則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你應該經常對你的孩子(以及別人的孩子)說“請!”和“謝謝!”,這樣孩子就明白禮貌用語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都應該講禮貌。 3、避免過激反應。如果孩子打了你或者叫你“大笨蛋”,盡量不要生氣(無論如何,你是大人,你知道自己不是大笨蛋)。記住,如果孩子想引起你的注意,他就能干出所有讓你生氣的事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