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20:58:2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小兒疳積多半是由于家長喂養不當或先天不足所致,主要癥狀表現是食欲不振、腹脹、腹痛、精神萎靡、形體消瘦等。一般可以通過適當的食療和中醫按摩法來調理患兒的腸胃,進而改善小兒疳積的癥狀。那么,小兒疳積的按摩手法有哪些呢? 小兒疳積的按摩手法小兒疳積推拿,一般推拿四橫紋、揉板門、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推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1.掐按四縫穴。仰掌伸指,于食、中、無名、小指掌面近側指骨關節橫紋中點取穴。用拇指指腹著力向下按揉四縫穴10~15分鐘。四縫穴有健脾消積、祛痰導滯的功效,按摩此穴可緩解小兒疳積。 2.推揉中脘。中脘位于臍上四寸。用指端或掌根按穴稱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旋摩稱摩中脘;用食指和中指自喉下直推至中脘稱推中脘,又稱推胃脘。揉100~300遍,摩5分鐘,推100~300遍。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多與按摩足三里、推脾經合用;推中脘主治胃氣上逆,噯氣嘔惡。 3.分推腹陰陽。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或上腹部兩側。用雙拇指自劍突下分別沿肋弓下緣分推100~200遍;或自肋弓下緣分推至臍部兩側5~10遍。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 4.摩腹。用四指指腹或全掌著力作順時針旋摩腹前腹壁,每次5分鐘。主治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疳積。常與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為常用小兒保健手法。 5.捏脊。不必拘泥于穴位,因為脊柱及其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行走路線,捏脊可以刺激兩條經絡。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起皮肉,放開;再捏起皮肉,再放開,不斷重復。 小孩有疳積怎么辦第一,糾正喂養方式。改變不良的喂養方法才是防治寶寶疳積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寶寶胃口不好時,千萬不要硬塞寶寶吃飯,此時即便威逼利誘讓他吃下去,也是難以消化吸收的,有些寶寶還會嘔吐出來,常訴腹痛,令他更厭惡進食,損傷腸胃功能。“此時正確的方法是少吃,讓寶寶的腸胃得以休息調整”。 第二,推拿按摩。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第三,夏日少喝冷飲。大多數孩子夏日都喜歡冷飲、冷食,然而冷飲、冷食最傷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虛寒、脾胃不和。喜歡冷食冷飲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時間長了,日見消瘦,可造成發育遲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