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病癥,這類病癥幾乎是致命性的傳染性疾病,一般是由于被HIV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由于其疾病屬于慢性病,所以很少有人能在患病前期發現,由此一定要了解其發病先兆。那么,艾滋病感染多久后出現癥狀呢? 艾滋病感染多久后出現癥狀感染艾滋病毒后如果是急性期,出現癥狀一般會在初次感染艾滋病毒大約2-4周的時間,急性期的癥狀并不一定所有人都出現,出現后大約維持1-3周,病人的癥狀可自行緩解,但在這個時期病毒抗體一般是陰性,檢測不到。 一部分感染者會因為病毒在血液當中復制引起的病毒血癥,從而導致免疫系統急性的損傷,之后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這些癥狀當中以發熱最為常見,而發熱患者的體溫通常不超過38℃。發熱的同時還可以伴隨有淋巴結腫大、皮疹、關節疼痛、惡心、嘔吐、腹瀉、咽痛、全身不適等等,這些癥狀大多數都比較輕微,在持續1-3周左右可以自行緩解。 對于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口腔念珠菌感染必須引起警惕,口腔念珠菌感染又稱為鵝口瘡,艾滋病患者在感染的早期,更有可能是鵝口瘡,鵝口瘡又稱為雪口病,這是一種很強的感染風險信號,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此外,艾滋病患者感染后食欲不振和腹瀉癥狀不僅會導致電解質紊亂,還會導致身體出現暴瘦的癥狀,也是艾滋病患者感染后的重要標志,并伴有長期腹瀉。 兒童艾滋病的都有哪些特點呢小兒艾滋病的臨床表現,除無淋巴結病變、卡波濟氏肉瘤及機會性感染外,其他癥狀與成人患者相似。幾乎所有艾滋病兒童均有肝脾腫大,間質性肺炎和發育差的表現。 對記錄艾滋病存活者資料的分析表明,艾滋病診斷中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年齡都與存活率有關。有50%的兒童在確診后存活12個月,不足12月齡的卡氏肺囊蟲肺炎患兒的一年存活率僅為30%;年長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患兒為48%;其他病情的年長兒為72%。這些發現在性質上與不同臨床中心調查的結果相一致。臨床表現的特征出現在兒童組早期,通常在4~8月齡的兒童中出現包括卡氏肺囊蟲肺炎、消瘦綜合征和腦病等癥狀。 在表現較早及較遲的兒童中都會出現從持續性中耳炎直至重型細菌性腦膜炎或肺炎。在機會性感染中兒童艾滋病患者與成人患者不同之處是兒童艾滋病患者細菌性感染十分多見,而卡波濟氏肉瘤較成人少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