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12:34:0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身體是非常柔軟的,因為他的脊椎和骨骼都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一些日常的姿勢和活動他都無法自主完成,例如低齡寶寶無法蹲下來排尿,很多時候需要大人抱著把尿,那么寶寶該不該把尿呢?會有什么危害嗎? 寶寶該不該把尿嬰兒階段大小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尤其大便的排泄次數每天可以達到3~5次,小便的次數也比較頻繁,所以不少老一輩的老人們總想通過把尿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的排便,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因為孩子較小的時候,腦神經對腎臟排尿功能的控制力較弱,再加上括約肌發育還不成熟,無法做到規律性的排尿。因此并不建議在嬰兒階段給孩子把尿。養成孩子定期排大小便的習慣,只需要等孩子逐漸長大肛門括約肌發育成熟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從把尿的動作上來說,對嬰兒的骨骼發育是極為不利的,把尿的時候需要把嬰兒的兩條腿往兩邊擴開,長期的把尿會影響患兒的髖關節發育,所以在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骨骼還比較柔軟的時候,切記不要把尿,以免造成肛門脫垂或者是髖關節脫位。骨骼較為柔軟的嬰兒,長期把尿也會造成脊椎受損,所以把尿這種方式并不是鍛煉嬰兒規律大小便的最佳方法。 嬰兒期要穿紙尿褲來幫助寶寶管理糞便,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在一歲的時候可以訓練坐便。一歲以后白天可以不使用紙尿褲,晚上的時候使用紙尿褲,白天進行大便訓練,寶寶排泄控制的肌肉在12-24月齡間達到成熟,平均需要18個月,所以一歲半之前要使用紙尿褲,一歲半以后白天可以不使用,晚上的時候使用,兩歲左右的孩子在白天、晚上就都能夠訓練自主排便,所以孩子是不可以把尿的,要酌情根據年齡使用紙尿褲,直到孩子可以自主排尿、排便。 新生兒把屎把尿的危害是什么新生兒把屎把尿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如下: 1、髖關節發育不良:通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腿型是O型腿,但是會隨著后天的發育而變直的,如果在發育期間過早的把屎把尿,由于髖關節韌帶不牢固,就可能會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出現走路異常的狀況。 2、脊椎發育不良:新生兒的脊椎都是比較筆直的,如果過早的抱著新生兒把屎把尿,可能會使脊椎側彎,出現脊椎發育不良的癥狀,會使新生兒彎腰駝背。 3、影響孩子自主控制排尿的能力:如果長時間把屎把尿,容易引起小孩子出現條件反射,而平時不把尿的時候,孩子就算有尿意也有可能會排不出來,容易造成憋尿,不利于孩子自主控制排尿。 要培養寶寶的排泄習慣,應至少在寶寶滿兩歲時。當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都準備得比較好時,可以訓練寶寶定時排尿排便。此時,寶寶會對自己上廁所感興趣。如果發育稍晚,有的寶寶也可能要兩歲半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