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通過學習和模仿來不斷了解社會和自身的,而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家長要細心觀察其日常舉動。有的家長發現寶寶有時候走路總會踮腳,不知道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對其進行治療。那么,寶寶走路墊腳正常嗎? 寶寶走路墊腳正常嗎小孩踮腳走路一般不屬于正常。多數是缺鈣引起的,還可能是患上了足內翻或者是足外翻的原因,如果患有關節病變也可能會引起走路不正常現象。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還無法很好掌握走路的要領,走路的姿勢也不是十分正確,加上不能很好地掌握重心,身體都是向前傾的,小腿的肌肉也會非常緊張,再加上對于地面還沒有完全的適應,通常都會先用腳尖試探著行走。等寶寶到13個月左右,就可以搖搖晃晃地走了,等到第15個月左右的時候,大部分的寶寶就能夠邊推著東西邊自己走路了。 經常趴著的寶寶很容易學會爬和行走,在孩子還沒有學習爬行的階段,就可以讓孩子多趴著。如果寶寶經常躺在床上的話,可以用手輕輕地將孩子拉起來坐著,這樣就可以鍛煉寶寶脖子的肌肉以及上半身身體的肌肉,拉寶寶起來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以免傷到寶寶骨骼。 可以到醫院通過X線片檢查確診,也可以選擇磁共振檢查確診判斷骨骼是否出現異常現象。在早期的時候可以通過保守的方法治療,平常要多進行按摩和熱敷。 怎樣教寶寶走路更快想要讓寶寶快點學走路應該要讓寶寶先學會如何站立,最好是在家里的時候媽媽和寶寶一起做游戲,讓寶寶趴在比較不容易碰到的沙發邊上,有個東西扶著點讓可以讓寶寶慢慢的學習走路,寶寶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慢慢的學會放手的,寶寶學習走路不要太過于心急了。 寶寶學習走路有哪些誤區 寶寶學習走路的時間要跟發育同步,如果發育還沒有到了那一部,就讓寶寶早早的學習走路,這樣對于寶寶的骨骼發育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當寶寶自己想走路的時候就會想著下來走,媽媽千萬不要為了顯示自己家寶寶發育比較好,就早早的訓練孩子站立走路,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傷害是很大的。 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媽媽一定要與足夠的耐心,不要等寶寶還沒摔兩次就覺得寶寶不行,從此就抱著不撒手了,寶寶學習走路難免是要摔跤的,媽媽只要將身邊的一些危險物品收起來就可以了,寶寶摔倒以后如果沒有摔到媽媽不要大驚小怪,否則容易嚇到寶寶。 |